“區塊鏈+藏茶”做包裝 “普洱幣”騙取3.07億元
近年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的猛漲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各種虛擬貨幣一夜之間涌出。一時間,各種打著“去中心化”“運用區塊鏈技術”旗號的虛擬貨幣大行其道,讓人難辨真假。
一番強監管之后,風起云涌的幣圈迎來了短暫的平靜。然而近日,沉靜了一段時間的幣圈突然再曝巨額“集資詐騙”案。
“區塊鏈+藏茶”做包裝,“普洱幣”騙取3.07億元
據廣州日報消息,近日,深圳警方偵破普洱幣詐騙案,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發行了一種號稱“全球首個本位制數字貨幣”的普洱幣,并以100億藏茶背書為名吸引眾多人投資。
據警方介紹,普銀集團在未取得國家行政部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的情況下,通過互聯網、微信等平臺對外宣傳其擁有一大批普洱茶(現已被查封)。同時,還聘請了一家無鑒定資質的公司對該批茶的一小部分樣品茶進行了“參考評估”,對外稱該批普洱茶價值10億元。通過資產數字化,創立了“普洱幣”(后更名為“普銀幣”)。
“普銀幣”自稱不同于比特幣,并非純虛擬數字貨幣,有實物資產綁定。據稱,1枚普銀幣對應價值1元人民幣的藏茶,其發行數量、原始發行價格、市場流通價格由對等的茶葉資產價值決定。
5月16日,南山警方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了這起以發行虛擬貨幣為由行詐騙之實的集資詐騙案,目前已有3000多位投資者被騙,涉案金額3.07億元。
據警方調查顯示,該公司通過對外發布“普洱幣”吸引用戶投資,并稱投資人所持有的每一枚普洱幣都有對等實物藏茶作為抵押。投資人可將普洱幣放到“聚幣網”(虛擬交易平臺)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而該公司則通過該P2P平臺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普洱幣的圈錢套路其實并不新穎。
這家公司前期在互聯網、社交平臺、投資論壇上通過各種社交媒體賬號大肆宣傳,甚至在星級酒店做路演,并承諾短時期內的高額回報。與此同時,“操盤手”們在前期拉漲幣價,讓“投資者”吃到一些甜頭。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后,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洱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導致投資人手中普洱幣毫無價值,損失慘重。
根據警方偵查結果,價格的變動系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操作,一度將普洱幣的價格從0.5元拉升至10元。該公司承諾將投資人持有的普洱幣通過兩次拆分(一拆十),使投資人持有的普洱幣擴大100倍,并宣稱補充100億元的藏茶作為支撐,實際上只有少量的庫存藏茶。該公司在發幣時稱資金將用于茶葉的投資,但警方在偵查中發現,投資人的錢被該公司以其他目的揮霍。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3月28日,南山區警方對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集資詐騙案開展收網,成功抓獲潘某東、熊某龍等犯罪嫌疑人6名。目前,警方正在追逃其他犯罪嫌疑人和追繳贓款,為受害人最大程度挽回損失。警方也督促其他在逃犯罪嫌疑人,盡快投案自首,主動退贓,爭取從寬處理。
回首炒幣史,一把“韭菜淚”
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這種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賬本,記載著所有的交易記錄。由于具備安全和便捷的特性,它吸引了金融業等行業的關注。同時,隨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價格的大幅飆升,投資者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投資興趣越來越大,也引發了層出不窮的“區塊鏈”投資詐騙案件。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裁判文書網所公示的以虛擬貨幣為幌子的傳銷詐騙案件多達180余件,涉案總金額高達上千億元人民幣。其中90%的案件屬于通過發展下線進行各類傳銷活動,上百名涉案人員均以組織或領導傳銷活動罪被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16年4月,在公安部統一部署下,江蘇、山東等地警方聯合行動,打掉了“網絡黃金”傳銷組織,并查處了廣東、北京等涉及此類傳銷的公司,抓獲犯罪嫌疑人49名。他們包裝的“網絡黃金”騙局,聲稱不僅能在網上免費消費,同時還能獲利。據警方統計,“網絡黃金”自2015年10月推出后,只用了半年時間就發展會員50多萬人,涉及資金109億元。
2017年7月,海口市偵破一起以經營網絡虛擬貨幣“亞歐幣”為名的特大網絡傳銷案。嫌犯將虛擬數字貨幣命名為“亞歐幣”,用傳銷式的會員注冊以及拉人獲分成的操作模式,在1年時間內騙得會員超4.7萬余人,金額高達40.6億元。該案件主要嫌犯37人均已被警方逮捕。經警方調查,此次傳銷案約40.6億元中約10億元用于會員高額返利,約27億元用于會員提現,剩余3億余元被組織者非法占有。
2017年8月,在公安部統一部署下,多地公安機關對“五行幣”系列涉嫌傳銷案依法進行查處,抓獲百余名犯罪嫌疑人。這個“五行幣”傳銷組織曾推出多個傳銷名目,波及全國32個省份,5個月拉人40萬,聚斂贓款21億。組織頭目宋密秋宣稱自己是9歲上大學的“神童”“國家秘密培養的奇才”,而實際上,他只有初中文化,自稱“大忽悠”。
此外,花樣繁多的“亞洲幣”、“中華幣”、“米米幣”、“中富通寶幣”、“恒星幣”、“維卡幣”、“龍幣”、“U幣”、“善心幣”,令人瞠目結舌,但其中的傳銷“套路”,通常趨于一致。
套路如出一轍卻屢屢有人受騙,為啥?
公安部表示,近年來,以“虛擬貨幣”“金融互助”“愛心慈善”“股權投資”“微商”等為幌子的網絡傳銷層出不窮,并常與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交織,欺騙性強,誘惑力大。尤其隨著互聯網、微信、QQ等社交軟件、自媒體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傳銷信息傳播更為廣泛,涉案資金轉移更加迅速。
為了掩人耳目,使自己的騙術更具信服力,很多虛擬幣傳銷組織往往通過制造盈利假象,誘騙“拉人頭”返利。在網絡傳銷過程中,傳銷組織還會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洗腦”,對參與者實現精神控制,使參與者沉湎于發財的夢幻中不能自拔。
從目前查處的“虛擬貨幣”案件分析,“動態收益”、“靜態收益”、“推廣返利”等是典型的利誘名目。不法分子通過許以高額回報、在群眾參與初期給予一定返利,制造“盈利”假象,形成較強的誘惑力。
據央視新聞報道,公安部經偵局涉眾型經濟犯罪偵查處處長劉路軍曾表示,“虛擬貨幣犯罪案件有兩個突出特點,一個是有一批職業“操盤手”;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這類案件或這類犯罪活動,一般(活動)周期在半年到一年,犯罪分子在這個周期之內,一般就會變換名目,或者關閉網站,以逃避打擊。那么大多數參與人在這個周期內,實際上是收不回本金的。”
中國反傳銷咨詢救助網負責人則稱,網絡傳銷涉及受騙人數多,其中大多數是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普通群眾,甚至包括不少下崗、失業和退休人員,一旦崩盤影響巨大。
專家提醒廣大群眾,要理性選擇合法投資渠道,不要被所謂“快速致富”的說法誘惑。慎重尋找投資對象,選擇網絡加盟商、渠道商前,要仔細查詢其登記注冊、經營資質等基本信息,認真分析判斷所謂高額回報是否符合正常經營規律。
對網上宣傳的基金、股權等,應通過證監、銀監、工商等部門核實,了解國家對其是否設定準入門檻、有無限制性規定等;對發現和掌握的傳銷違法犯罪活動線索,可積極向當地工商、公安機關反映。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銀保監會:嚴防銀行保險資金被用于盲目“加杠桿”,強化金融反壟斷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排行
最近更新
- 保險業去年原保費收入微降0.79% 健康險業務增長3.36%
- 歐恩貝跨界攜手《小虎墩大英雄》,強強聯合持續增強品牌影響力
- 2022冰雪上的巔峰對決,舒達床墊為運動與夢想助力!
- 邁威生物去年預虧超6億元,重資投向研發能帶來多大的盈利空間?
- 萬事利預計去年凈利潤下降29.02%-10.1% 四季度銷售收入大幅萎縮
-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報告白皮書發布 20.2%的受調研患者耐藥不耐受
- 49家公司IPO項目處于中止狀態 不少公司已提交注冊申請
- 騰訊微保“我家保單”科技創新獲認可,榮膺“全球保險科技案...
- 銷售收入減少 皇臺酒業預計去年凈利潤下降129.87%-144.80%
- 正弦波發生器電路圖
- 你所不知的濾波器的作用
- ARM之協處理器CP15
- SPICE 仿真和模型簡介
- 噴油泵工作原理
- 水井坊預計去年銷售量增長約40% 全部來自中高檔酒
- 居然之家預計去年凈利潤23億元-25.8億元 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
- 中國奧園出售位于加拿大的多處資產 將獲得7673萬元收益
- 廣州經傳多贏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入選“卓信大數據計劃”第五批...
- 寶媽為新生兒取名字陳卓林,獲全家人點贊!
- 今年A股兩市跌多漲少 超4000只個股下跌
- 重磅車型新一代蒙迪歐亮相,能讓長安福特重返巔峰嗎?
- 全新高光賦能“高定美學” 柏薈成立艾維嵐臨床培訓中心
- 洞見數字化轉型新機遇 榕樹貸款科技引領驅動服務升級
- 違約!中泛控股未能支付2023年到期票據應付利息1691.7萬港元
- 陽光股份稱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下降預計2021年度歸母凈利同...
- 時代中國控股擬先舊后新折讓17.07%配售1.177億股籌集約4億港元
- 中國泛海披露17.9億融資違約進展稱:相關武漢項目將依法拍賣
- 年貨節好物清單來襲!賀年不能沒有TA
- 微信推出“拜年紅包”功能 如何設置微信小老虎圖標
- 粵海飼料的股票今日開啟申購,公司老板是鄭石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