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稻花飄香的季節里,一群年輕人再次奔向農村。
【資料圖】
2023年,新華社湖南分社發起“90后記者調研行”活動,每季度派出一批青年記者赴農村蹲點探訪。
時間進入第三季度,14名“90后”“95后”記者又出發了。這一次,他們深入洞庭湖平原,探尋豐產的奧秘;走進羅霄山深處,捕捉發展的脈動;奔赴湘贛邊區,挖掘振興的密碼……他們依然懷著好奇,更加懷著信心。
讀懂中國,首先就要讀懂農村。三湘“豐”景中,有記者的足音,有青春的思考,也有成長的答案。
來源:8月14日《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湖南分社“90后記者調研行”報道團隊:
柳王敏 張格 姚羽 謝奔 劉芳洲 劉佑民 程濟安 史凱麗 陳振海 陳思汗 薛宇舸 阮周圍 王宜玄 郁蔥
立秋前后,三湘大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風吹稻浪,顆粒歸倉。在農業大省湖南,一幅畫卷徐徐鋪展:洞庭湖平原稻谷豐收,羅霄山脈腹地人流熙攘,湘贛邊農家黃桃滿樹……扛牢糧食安全重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夏秋之際,湖南著力守護好“米袋子”,豐富好“果盤子”,探尋農旅、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努力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洞庭豐收谷滿倉
走進廣袤的洞庭湖平原,只見候鳥嬉戲,白鷺群飛。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這里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我今年種植了700多畝早稻,畝均900斤,每百斤售價達到了140元,產量和價格均較往年有所提升。”益陽市南縣南洲鎮班嘴村的種糧大戶昌建文說。位于洞庭湖平原腹地的南縣,土壤肥沃,產出的“稻蝦米”遠近知名,廣受市場歡迎。
在株洲市攸縣聯星街道上云橋村,當地6名種糧大戶聯合成立一家農業公司,共流轉土地1.7萬畝,今年種植早稻4000多畝。公司負責人譚國良說,早稻平均畝產900斤,高產的能達到1100斤,加上化肥農資價格等有所回落,收益較為可觀。
記者走訪多個產糧大縣,種糧大戶、收儲中心、基層干部等普遍反映,今年早稻豐產不愁賣,收儲按計劃確保顆粒歸倉。
湖南是我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農情調度顯示,目前湖南省1816萬畝早稻于立秋前后完成收割,初步統計平均畝產416公斤,單產較上年增長2.2%。
入門登記、抽樣檢驗、過磅稱重……連日來,在岳陽縣榮家灣糧庫有限公司,幾輛滿載早稻的大貨車通過一系列程序后,進入指定卸糧倉庫,再通過傳送帶將早稻傳送入倉。
記者走進其中一個糧倉,看到新收購的早稻高高堆起,已達到了倉庫標準儲備高度。公司相關負責人瞿勇軍說,按標準裝滿倉有3200噸,今年上級部門下達的省級收儲任務是1.24萬噸,截至8月13日已完成1.1萬噸。
在產糧大縣郴州市安仁縣,兩處國家糧食儲備庫正緊張忙碌收儲早稻。“現在每天收儲300噸左右,預計8月底能完成1萬噸目標。”湖南安仁國家糧食儲備庫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小華告訴記者,早稻收儲主要來自當地烘干中心和種糧大戶,今年正趕上糧庫輪換,價格每百斤比去年高出5到6元。
湖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提供數據顯示,今年全省共有各類早稻收購庫點214個,其中地方臨儲收購點137個。截至8月10日,全省共收購新產早稻53.8萬噸(不含中儲糧),比去年同期增加18.5萬噸,收購均價138.3元/50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1元。
為了能讓農戶舒心賣糧,今年湖南在糧食收購中創新推行手機APP、小程序等預約收購,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家住安仁縣承坪鄉的種糧大戶凡勇紅,今年流轉了700多畝土地種植雙季稻。8月8日一大早,他在網絡平臺叫了一輛貨車,就從自家烘干中心將稻谷直送收儲庫。
早稻豐產增收背后,其實并非“風調雨順”——去年夏秋季節,湖南遭遇了歷史罕見高溫干旱天氣,疊加今年嚴重春旱、二化螟等重大病蟲害、“倒春寒”以及“五月低溫”等多個不利因素。許多農人感嘆:“豐產增收,離不開在資金、技術、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辦法。”
去年冬季以來,湖南多個受旱地區加大保水、蓄水、找水等工作力度。“去年我們提前預判,在全縣范圍內發動群眾打了近200口井,保障了早稻正常生長,今年計劃再打109口,通過打井、人工增雨等方式,確保當前農田不受旱。”南縣應急管理局局長臧得志說。
此外,推廣種植優質稻成了部分地區豐產增收關鍵。安仁縣種糧大戶陽功祥今年種植雙季稻500多畝,品種全部是當地一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研發的“生平一號”優質稻。“除了種子價格較低,還能與米業公司簽訂訂單農業,以較高價格收儲,核算下來一畝效益能夠高出200多元。”陽功祥說,今年“生平一號”稻谷價格每百斤150元,高于常規稻谷。
當前已進入中晚稻種植關鍵時期,今年湖南夏秋季節降雨量明顯偏少,持續高溫干旱天氣或影響中晚稻生長,各級政府部門正積極迎戰旱情,通過保水、蓄水、節水、找水等工作,確保全年糧食豐收。
好風好水好文章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1.97%,年平均氣溫16℃,夏季平均氣溫僅23℃……羅霄山下,湖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桂東縣,正迎來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
記者來到了桂東縣寨前鎮槐村村至臻民宿。前來避暑的游客聚在前廳,煮茶品茶,歌唱歡舞,閑聊逗趣,在清涼靜謐的山村小院怡然自得。一名來自廣東的游客說自己是被朋友推薦而來,桂東清秀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樸素親善的風土人情讓他流連忘返,特地將原本三五天的住宿計劃延長到了一個月。“感覺像在家一樣,回去后要向親朋好友推薦這里,明年還打算到這邊來避暑。”
至臻民宿的負責人說,今年是她開民宿的第6年,由最開始的10間房,逐步增至22間。7月以來,民宿一直處于“爆滿”的狀態,預計暑假兩個月營業額可達20萬元。
桂東縣寨前鎮槐村村村支書陳建東說,目前村里有民宿26家,產業年總產值達200多萬元,“發展鄉村旅游對村民務工、農產品銷售等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山區小縣”到“生態大縣”,再到“旅游熱縣”,桂東深挖“清涼”資源,發力全域生態旅游,不斷推進“旅游+康養”“旅游+農業”“旅游+文化”等產業提質增效。在漚江鎮青竹村,記者一路走在游客服務中心、自然科普館、星空露營基地、中藥材科普基地、觀鳥平臺等多個景點,不少游客正沿著這一精品線路打卡拍照。
“人氣旺”帶動“產業活”,應“避暑游”而興的民宿產業已經成為桂東縣發展的新名片。據統計,全縣現有民宿近800家,總床位(含酒店、賓館)近2萬張,2023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游客151.09萬人次,同比增長56.04%,旅游總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58.57%。
炎炎酷暑之中,湖南部分山區小城通過探尋文旅、農旅融合等方式,做好山水文章,小城經濟展現出強勁活力。
立秋后第一天,清晨5時許,晨光熹微,在資興市東江湖景區霧漫小東江景點,碧綠的江面上,薄霧升騰。“撒網咯!”喊著號子的漁夫奮力撒下漁網,讓這幅靜謐“山水畫”有了動感。游客漫步在沿江步道,不時駐足拍照打卡,享受夏日清涼。
東江湖有著天然的冷水資源,從湖底流出的冷水年徑流量達15億立方米,水溫常年保持在8-13℃。近年來,資興市依托東江湖獨特的冷水資源,做活“清涼經濟”文章,夏日“避暑游”“清涼游”熱度持續增高,接待游客人次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當地充分挖掘工旅融合、體旅融合潛力,打造“黃草特色文旅小鎮”“清江柑橘小鎮”“白廊特色濱湖小鎮”等特色旅游小鎮,推出“夏日冬泳”、啤酒文化節等活動,“清涼經濟”為這座老工礦城市注入綠色活力。
資興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涼資源”能變成“熱產業”,“老景區”能煥發“新業態”,只要轉變了發展理念、找準了發展路子,山間的風、湖里的水都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效益。
理性來看,“清涼經濟”季節性強、淡旺季差別大,如何突破產業局限,讓“涼資源”持續“發熱”,是當前需要認真探索的問題。為了讓“清涼經濟”延長生命周期,桂東縣開拓了研學、提質高端民宿、深挖紅色文化內涵,豐富旅游產品,加強“個性化”旅游體驗。資興市利用東江湖優質水源,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以東江湖魚、果、茶、菜為代表的優質農產品體系打響“東江湖”農產品品牌,讓“東江湖”成為土特產品的生態標簽。
此外,資興市利用東江湖冷水資源建設全自然冷卻數據中心——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能耗降低近35%,吸引多家企業入駐,2022年實現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租賃收入1.2億元,帶寬收入2.5億元,低碳節能的“算力底座”在綠水青山畫卷中澎湃奔騰。
網紅黃桃富山鄉
每年七八月份,來自廣東的水果商人蘇永海都會到株洲市炎陵縣待上一段時間,這是炎陵黃桃成熟上市的黃金時節。
奔波在各個黃桃收購點之間,蘇永海樂此不疲。“炎陵黃桃進入豐產期,我們現在每天從果農手上收購大約10萬斤。”蘇永海估算,等到8月中下旬,將實現收購200萬斤炎陵黃桃的目標,這比他去年的收購總量翻了將近一番。
“我們今年又開拓了新的市場,目前主要將炎陵黃桃銷往廣州、深圳、東莞、武漢等地的商超。”蘇永海說,為了保證收購量,今年他在炎陵新增了7處收購點,目前共設有15個收購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這個夏天,黃桃成了當季“網紅”水果。在羅霄山脈腹地的炎陵縣,一個個黃燦燦的桃子,實現了從“扶貧果”到“致富果”“振興果”的蛻變。顏色金黃、果形周正、香氣濃郁、脆嫩可口……得益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的優越自然環境,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炎陵黃桃,深受市場青睞。
炎陵黃桃能取得今日的成績,是蘇永海曾不敢想的——10年前,他受朋友之邀,來到炎陵考察黃桃產業。“那時候到村里果園去看,走的是泥濘的土路,看到的都是破敗的土房。”蘇永海回憶,由于交通閉塞,深山里的黃桃只能靠村民肩扛背馱運到有路的地方,再由摩托車轉運出村。“當時沒有高速,要想把黃桃賣到外面去,困難重重。”
作為曾經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炎陵通過大力發展黃桃產業,摘掉了“貧困帽”,累計1.4萬名貧困人口依靠種植黃桃成功脫貧。蘇永海感慨,原本貧窮落后的村莊早已煥然一新,不少老百姓也搬進小洋房、開上了小汽車。而隨著武深、莆炎等高速公路的開通,深山里的黃果果也能更便捷地抵達遠方。
在海拔1000余米的下村鄉坳頭村,色澤金黃的高山黃桃綴滿枝頭。對嫁來此地的川妹子黎福蘭而言,早年貧困的陰霾已被濃郁的桃香沖散。
“我老公家以前只有土坯房和1畝多地,家里窮得叮當響。”黎福蘭說,每年春節回來探親,都是一邊進村,一邊在沿途還清家人在各處購買柴米油鹽的賒賬。
故事的轉折,起筆于16年前——黎福蘭偶然吃到產自隔壁鄉鎮的炎陵黃桃,個大味甜的果子讓她萌生種植黃桃的想法。經過一番考察學習,黎福蘭成為坳頭村首位黃桃種植戶,并成功在幾年后種出高品質的炎陵黃桃。
此后,在黎福蘭的帶領下,坳頭村村民們也紛紛開始種植黃桃。黎福蘭說:“現在我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大家共同種植、銷售黃桃,都靠黃桃過上了好日子。”
隨著鮮果銷售的走熱,近年來,深加工產業也在炎陵大地不斷發展。在湖南娜妹子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加工車間,一顆顆黃桃在生產線上被切開、去核、去皮……經過多道工序加工后,制作成黃桃罐頭、黃桃飲料、黃桃月餅等產品。公司董事長劉麗娜說,通過深加工,炎陵黃桃的附加值不斷提升,既能幫助果農增收,又能延長產業鏈讓企業獲益。
如今,炎陵縣黃桃種植面積達9.6萬畝,共有3.42萬人種植,6萬人通過各種方式參與炎陵黃桃產業鏈,2022年綜合產值達30億元,今年全縣黃桃總產量預計達8.5萬噸。
隨著“炎陵黃桃”品牌的打響,不少周邊縣市也紛紛模仿種植起黃桃。對炎陵農戶、合作社、經銷商們來說,如何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成為大家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發展產業,一定要走因地制宜的路線。”炎陵黃桃協會秘書長譚忠誠說,未來將進一步加強炎陵黃桃與文化、旅游等產業的結合,延鏈補鏈,讓炎陵黃桃產業產生更多附加值。
華麗蛻變的遠不僅是炎陵黃桃。靖州的楊梅、石門的柑橘、安化的黑茶、麻陽的冰糖橙……近年來,湖南各地農業產業品牌日漸響亮,實現了從扶貧產業發展成富民產業、振興產業的成長。
產業來勢向好,山區奏響了振興的節拍。廣袤的湖湘大地,正涌動著鄉村振興的希望與能量。
來源:新華社
關鍵詞: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