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金融領域非法代理投訴問題快速增長,消費者需提升識別能力
繼湖南省、沈陽市監管機構發布防范代理投訴風險通告后,近期,中國銀行業協會發聲,提醒消費者正確認識“非法代理投訴”風險。受疫情影響,一些消費者還款壓力大,導致信用卡逾期無法按時償還,一些打著幫客戶“代理維權”幌子的“維權團隊”順勢而出,幫助用戶與金融機構“周旋”。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維權團隊”活躍在各大社交平臺和網購平臺之中,承諾消費者提供個人信息、繳納一定費用就能通過投訴、協商等方式幫助消費者無利息分期甚至減免部分欠款金額并進行分期還款。
非法代理投訴頻“冒頭”
“近期,銀行業金融領域‘非法代理投訴’問題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公告,提醒消費者正確認識“非法代理投訴”風險。
中國銀行業協會表示,部分機構或個人假冒權威專家、專業律師等,誘導消費者委托其“代理維權”,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件、銀行卡號、聯系方式等重要敏感個人信息,并支付高額服務費,通過捏造事實,阻止消費者與金融機構、監管部門開展有效溝通,纏訪鬧訴等方式,進行虛假投訴,或者提供統一投訴模板唆使消費者無視合同約定,向監管部門進行惡意投訴舉報。而不久前沈陽市、湖南省等地監管機構也發布了類似公告,提醒消費者警惕“代理投訴”風險,謹防個人信息泄露。
“代理投訴”在信用卡業務方面表現較為明顯。受疫情影響,一些消費者還款壓力大,導致信用卡逾期無法按時償還,由于缺乏正規機構的維權經驗,打著幫客戶“代理維權”幌子的“維權團隊”就被其視為“救命稻草”。
在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看來,受突發疫情的影響,在2020年確實有部分借款人收入受到影響導致還款壓力加大,在監管政策要求和支持下,金融機構為部分借款人提供了延期還款、減免利息、不納入征信失信記錄等措施。但這些體現金融溫度的措施,必須以實事求是為前提。如果借款人通過中介包裝、偽造證明、惡意投訴舉報等方式欺騙銀行,一旦被識別,反而對個人信用產生嚴重影響。目前市場上反催收團隊也有一些是不法分子偽裝的,如果輕信可能會面臨被騙、信息泄露等風險,得不償失。
欠款金額協商后還可分期減免?
“代理投訴”只是信用卡逾期處理的環節之一,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如今多數打著信用卡逾期處置旗號的“維權團隊”,不再單獨接受代理投訴,而是辦理著協商分期還款業務。
一位“維權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信用卡逾期可以通過投訴加協商的方式,做到停止催收、避免起訴,并幫助還款人拿到利息分期還款指標。投訴是免費的,而協商分期需收取欠款金額6%的手續費。以欠款金額2萬元為例,該“維權人士”表示,可以和銀行協商至30-60期不等的無利息分期還款,手續費為1200元,包成功。消費者只需要繳納手續費并提供包括銀行、卡號、查詢密碼、賬單日、還款日、期望還款日、每月還款能力等信用卡相關信息即可。
還有“維權人士”承諾,繳納欠款金額5%的手續費,通過協商等方式能減免部分欠款金額并進行分期還款,2萬元的欠款金額能夠減免至1.5萬元分期歸還給銀行,并表示百分百成功。
而相較于前兩者,經過“法務”包裝的“維權機構”收費則更高,手續費要收取欠款金額的10%。該“維權機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付款后只需填寫辦卡信息,會有公司律師幫忙和銀行協商,欠款金額分12-60期還給銀行,期間不產生任何利息和違約金。
為何會有這樣的“維權團隊”出現?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維權團隊”會出現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這種黑灰地帶的行為較為隱蔽,難以識別和監測;二是金融機構方在判別逾期處置、協商還款時缺乏明確標準與尺度,使得不法分子有一定的空間趁虛而入。
而從消費端來看,光大銀行金融分析師周茂華分析,主要是部分出現逾期或還款困難的信用卡持有人,抱有僥幸心理,希望通過“中介”投訴等延長還款期限,甚至免息等,但往往會落入一些“中介”圈套。而這些所謂“維權人士”之所以能得手,主要還是鉆了客戶和銀行間“信息不對稱”的空子,客戶不清楚銀行是否有“逾期協商”業務,也不了解銀行信用卡逾期投訴流程等,這就使得部分信用卡逾期客戶迷信“維權人士”。
“維權”背后隱藏的風險
在調查中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當詢問是否有相關資質、是否存在信息泄露風險以及如何保證資金安全時,上述“維權人士”均含糊其詞。關于資質、信息泄露的問題均不做正面回答,而資金安全則拿第三方網購平臺做保障,宣稱解決后才收取全部手續費,并表示不滿意還可以退款。
前述收取欠款金額6%手續費的“維權人士”表示,前期需在第三方平臺支付500元,支付成功、辦理分期完成后,再結清剩余費用,時間一般7-12個工作日左右。
上述代理投訴、代理協商還款是否合法?第三方平臺能否為這些“維權人士”做擔保?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表示,能從事這種“維權”業務操作也表明銀行政策還存在一定的彈性空間,而非法代理投訴此前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風險提示的發布表明了這種代理行為是不可取的,損害了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損害了銀行的合法利益。“維權人士”靠第三方網購平臺銷售的方式來獲得客戶信任,但這種第三方平臺的支付方式并不是對業務合法合規的擔保,第三方網購平臺應該介入,禁止這種違規交易業務。
對于“非法代理投訴”可能涉及的風險,中國銀行業協會在公告中提到,“非法代理投訴”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銀行正常經營秩序,擠占消費者合理反映訴求的金融資源,背后隱藏虛假廣告宣傳、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無證照經營、黑惡勢力恐嚇威脅等違法犯罪活動。消費者應充分認識“非法代理投訴”的風險隱患及社會危害,謹防信息泄露、財產受損、征信污點、遭遇詐騙,甚至引發違法犯罪行為等風險。
以代理投訴和代理協商還款為例,蘇筱芮認為,主要有三類風險,一是信用卡持卡人個人信息泄露,從而進一步被詐騙的風險;二是“非法投訴”結果無效,導致資金損失的風險;三是此類行為影響到信貸業務的正常市場秩序,是行業的一顆“毒瘤”,會對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風險。
“一方面需要從實踐經驗中進行總結提煉,逐步形成‘非法代理投訴’相關的行業界定標準并加大對此類行為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各銀行業機構明確業務流程與規范,避免‘維權團隊’以信息不對稱為名在投訴流程中鉆空子。”蘇筱芮建議道。
周茂華表示,這種代理投訴和代理協商還款方式,可能造成銀行信用卡業務利息損失、占用客服資源,甚至出現一些糾紛,同時也干擾了信用卡業務市場正常秩序;對于持卡人而言,不僅需要搭上一定“中介費”,如果協商還款不成還可能背上不良征信。維護信用卡市場正常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需要強化監管,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同時,相關部門可以通過短信等途徑,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消費者對各種套路騙局的識別能力和自身財產、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非法代理’風險較大,一是代理機構本身并不合法,未必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甚至在代理投訴過程中還可能產生新的法律風險;二是個人的隱私信息存在被泄露風險。因此,此類機構有些類似此前被打擊的反催收聯盟,建議金融消費者不要病急亂投醫,還是要通過正規渠道跟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做投訴或溝通,來解決問題。”于百程說道。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居然之家預計去年凈利潤23億元-25.8億元 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
- 中國奧園出售位于加拿大的多處資產 將獲得7673萬元收益
- 廣州經傳多贏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入選“卓信大數據計劃”第五批...
- 寶媽為新生兒取名字陳卓林,獲全家人點贊!
- 今年A股兩市跌多漲少 超4000只個股下跌
- 重磅車型新一代蒙迪歐亮相,能讓長安福特重返巔峰嗎?
- 全新高光賦能“高定美學” 柏薈成立艾維嵐臨床培訓中心
- 洞見數字化轉型新機遇 榕樹貸款科技引領驅動服務升級
- 違約!中泛控股未能支付2023年到期票據應付利息1691.7萬港元
- 陽光股份稱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下降預計2021年度歸母凈利同...
- 時代中國控股擬先舊后新折讓17.07%配售1.177億股籌集約4億港元
- 中國泛海披露17.9億融資違約進展稱:相關武漢項目將依法拍賣
- 年貨節好物清單來襲!賀年不能沒有TA
- 微信推出“拜年紅包”功能 如何設置微信小老虎圖標
- 粵海飼料的股票今日開啟申購,公司老板是鄭石軒嗎?
- 開超市需要辦理什么證件?辦理超市證件有哪些流程?
- 新年伊始,誼瑞智能床撬動億萬智能家居市場
- 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倒計時 各方加速布局
- 靠借款經營的科德教育打響職教“赤膊戰”?
- 據悉奧聯物業及李三毛收購惠州金睿達物業92%股權
- 香江控股為子公司提供不超5000萬貸款擔保 累計擔保余額27.87億元
- 四大券商整體降薪30%?內部人:沒聽說!金領內卷,競爭殘酷
- 曲江文旅扭虧為盈:預計2021年度歸母凈利至多750萬元
- 房子首付不夠怎么辦?房子首付能貸款嗎?
- 寵物用品進貨渠道有哪些?這個垂直采購平臺你需要了解
- 交強險最多可以賠償多少?交強險有哪些賠償項目?
- 新生兒醫保卡去哪里領取?領取新生兒醫保卡時需攜帶什么資料?
- 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長葉霖霖一行領導蒞臨社寶科技調研交流
- 菠蘿蜜沒熟可以吃嗎?菠蘿蜜該如何催熟?
- 蹲馬步一般要蹲多久?蹲馬步鍛煉有哪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