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經開區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 打造人才“強磁場”
日前,市政府授予一批對天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天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其中,6名來自經開區的高層次人才獲此殊榮。他們是經開區持續構建優質人才發展生態,讓優質人才“近悅遠來”的生動注腳。
天津經開區堅持“人才強區”戰略,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構建多層次人才體系。截至目前,經開區人才超過40萬人,累計引進院士51人,國家級重點聯系專家29人,81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一條以高端人才引領新興產業、以產業集群帶動人才集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正在加速形成。
打造高層次人才聚集區
高層次人才聚集對區域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早在2000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鼓勵高級人才入區的暫行規定》就已經出臺。2022年再次修訂升級人才和產業政策,打造高質量人才發展“最優環境”。
康希諾首席運營官巢守柏就是頂尖人才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泰達的生動體現之一。2018年巢守柏加入康希諾后,成功推動康希諾完成在科創板和香港上市,并作為疫苗研發團隊核心,帶隊快速研發出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新冠疫苗,對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其成為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濱海新區引進頂尖人才項目資助的專家。
是不是人才 企業說了算
針對技能人才引育“痛點”問題,經開區拿出了一攬子特色政策舉措。2021年,經開區人工智能、制藥專業職稱自主評價權限正式獲批,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權限的功能區。
“將‘是不是人才,企業說了算’的理念貫徹到實際人才工作中,建立具有區域產業特色的職稱評價體系。”天津經開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充分利用區域在人才評定上的自主權限,發揮政策杠桿作用,以貢獻論英雄,持續推動產業支柱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目前基本形成技能人才培養、認證的全流程服務,讓技能人才在這里更有認同感、歸屬感和成就感。
優化生態 打造人才“強磁場”
作為落實“濱城”人才服務證制度的首個試點區域,截至目前,經開區已為區域內610家企業的3萬名人才發放“濱城人才服務證”。人才服務證聚焦各層次人才創業支持、租房購房、交通出行、醫療保健等剛性需求,以“服務+實物”的形式兌現,“一證在手,服務全有”的新型人才服務體系不斷形成。
今年3月,中國天津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濱城產業園)在經開區投入試運營。隨著“國字號”產業園功能性不斷完善,將打造京津冀地區引進全球人才的物理地標和情感地標,成為全球人才到“濱城”就業、創業、投資的生活門戶和優選地。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二季度五行業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 含零售、民航等特困行業
深圳市重疾險參保人數逐年增加 七個醫保年度賠付14.4億元
一季度社保基金新進14只個股 養老金賬戶新進9只個股
排行
最近更新
- 天津經開區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 打造人才“強磁場”
- 濟寧高新區有33家工業類外資企業 推出一攬子措施用于項目建設
- “五一”假期各地豬肉價格穩中有漲 蔬菜價格繼續走低
- 上海查處價格違法案件443件 違反明碼標價規定案件占比超八成
- 消彌數字鴻溝 百融云創推進數字普惠金融服務
- 一站式解決刺繡洗護痛點!小天鵝纖彩系列新品又有新突破
- 一季度四川省簽約項目418個 將圍繞推進項目落實等三方面發力
- 江蘇省海洋經濟發展復蘇明顯 去年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2.5%
- 中老鐵路開通運營5個月 昆明海關不斷提高口岸通關效率
- 露營配套設施未能及時跟進 行業標準亟待規范完善
- “東數西算”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啟動 助力數字產業發展
- 泡泡瑪特一季度各渠道業績穩步增長 “盲盒經濟”的熱火能燒多久
- 汕頭紡織服裝產業迎來蛻變 扛起“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的大旗
- 中國鋰電產業大數據平臺上線 設有鋰電地圖、精準招商等5大板塊
- 休閑食品市場向高端化發展 消費者將追求多元化的細分需求
- 河北淶源縣積極發展黑木耳產業 帶動萬余人走上致富路
- 新版蜂產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發布 切實保障蜂產品質量安全
- 吉林出臺29條措施為需求潛力“松綁” 助力市場主體渡過難關
- 南開學子創建“同舟”罕見病綜合服務平臺
- 綠維文旅首個EPCO項目初步完工,五一試營業
- 柏睿實時云數倉之「性能優化篇」· 挑兵選將
- 北京啟動金融支持抗疫紓困行動方案 將發放政策性資金超1500億元
- 海南推出促銷費舉措 發放各類消費券總額將超2億元
- 五一假期冬奧特許零售店迎銷售小高峰 消費者實現“冰墩墩”自由
- 海南稅務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推進減稅降費協同共治
- 農產品消費市場迎來一輪高峰 “菜籃子”產品供應總量增加
- 上海推動基本生活業態“應開盡開” 部門線下門店逐步恢復經營
- 珠海高新區將實施好六大攻堅行動 吹響建設產業大市的號角
- 內蒙古積極探索耕種新模式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 新疆明確七個方面科技創新“硬核”舉措 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