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計劃 > 正文

北京協和醫學院聯合多所大學創辦“協和醫班”:按4+4學制,今年開始招生 每日快報

6月24日,“培養面對世界、面對未來的中國復合型醫學人才——白巖松和大學校長對話”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協和壹號禮堂舉辦。北京協和醫學院宣布,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攜手,創辦本科與博士相銜接的“協和醫班”,按照“4+4”學制,培養復合型醫學人才。除北師大的“協和醫班”明年開始招生外,其他3所大學從今年開始招生。

↑對話現場

此外,協和醫學院此前宣布已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簽約。中國科學院大學4月發布的2023年本科綜合評價招生簡章也表示,2023年起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合作開設“協和新醫科卓越人才班”(簡稱“協和醫班”)。


【資料圖】

對話中,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同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呂衛鋒,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姜瀾,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汪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薛天談論了醫學的重要性,以及新時代新形勢下如何培養面對世界、面對未來的多學科背景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并聚焦考生和家長最關注的問題,如招生要求、培養過程、就業前景等回應解答。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一直獨立辦學,未并入綜合性大學。近年來,協和醫學院一直在探索創新培養模式,尤其是臨床醫學本科培養。2006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8年制直博班歷史悠久,從2003年開始把預科放到清華大學,為“2.5+5.5”學制,每屆不超90人,這是長期以來協和醫學院唯一的本科培養制度。不過,兩校及其院系互不隸屬。2009年,清華醫學院另外開辦醫學實驗班,招收臨床8年制學生,最后3年在北京協和醫院學習臨床。2016年12月,清華大學宣布在醫學院下成立臨床醫學院;2022年6月6日,清華大學宣布擬建立醫學部(本部)。

2019年,北京協和醫學院開辦護理學4年本科專業。2018年,為培養多學科背景高層次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協和醫學院仿照國外“4+4”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啟動了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面向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招收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和推免生攻讀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而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這樣沒有合并醫科類高校的綜合性大學,近年來也在醫工交叉方面頗有建樹。

“協和醫班”無疑是協和醫學院在本科聯培上的重大探索。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各大學的“協和醫班”,注冊各大學學籍,每年進校后選拔,中科大擬招不超過40個,北航和北理工名額為30個,由大學和協和醫學院共同制定培養方案、配備優質師資共同授課。符合培養要求的畢業生按推免直博方式由北京協和醫學院錄取,在醫學、公共衛生、藥學等方向深造,按照4(本科)+4(直博)基本學制完成。

各大學在對話中表示,將發揮各自學科優勢以及已有醫科基礎和醫工交叉實踐,培養復合型醫學人才,開展科研合作。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培養方向并未明確包括臨床醫學,但6月24日的對話中提到了臨床醫學。同時,“4+4”并不像與清華大學合作的臨床8年制一樣是一貫制,在整個學習期間擁有雙重學籍,畢業證書加蓋兩學校印章。

其中,北航依托北航醫工學科群(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需要報考“醫工交叉試驗班”,通過“機械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或者“信息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兩條路徑培養;北理工依托徐特立學院和醫學技術學院,學生需要報考徐特立英才班和醫工實驗班;“中國科大—協和醫學英才班”由中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少年班學院共同管理,按照少年班學院“一生一方案”模式,自由選擇、多重出口,配合中科大“2+X”培養模式,高考報考可以選擇任一專業。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姜瀾將其總結為5個“共”:方案共建、教師共教、學科共建、資源共享、科研共創。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汪明解釋,其協和醫班將在大學本科4年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通識課程體系,加強文理技術基礎;第二階段通過與協和合作,協同設計專業課學習實踐環節,希望本科生早進醫院,早進實驗室,早進課題組。

什么樣的人適合報這個班,又希望將報了名的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才?對話中,王辰指出,首先要愛醫學,在高中畢業階段就有學醫的愿望。愛醫學最本源是有愛人之心,有利他之心,有悲憫之心;其次,智商要高,醫學是復雜的學問,維護人的健康和生命——這是人的終極利益。呂衛鋒不僅強調興趣愛好的重要性,還指出一定要能吃苦。姜瀾則表達了他對該項目培養人才的期望是“面向世界、面向中國、面向未來、復合型的、頂尖的一群人”。

談到辦學初衷,王辰指出,現在支撐醫學的學科太過單薄,醫學院畢業生往往都是簡單的生物學背景加上臨床經驗,這是醫學上、衛生健康事業上很多不盡人意之處的根源。他認為,自然科學與技術、社會科學與方法、人文科學與文化都是醫學的基礎。要打破目前醫學教育主要基于生物學的局限,體現醫學本源的多學科性,把多學科基因植入醫學機體,需要有理科、工科乃至人文、藝術學基礎的人才,培養大醫學人才,建設新醫科。他的理念是,不斷探索跨學科融通人才培養規律,培養兼具多學科背景復合型拔尖創新醫學人才,成為新時代的“良醫”“大醫生”“上醫”“醫學科學家”“藥學家”“醫學工程師”“公共衛生專家”“衛生管理專家”。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實習生 唐麗 北京報道

編輯 彭疆 責編 鄧旆光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