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謀求二次上市 順豐押寶國際市場尋“彈藥”
(資料圖)
8月21日下午,根據港交所公開文件,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聯席保薦人為高盛、華泰國際、摩根大通。
資料顯示,本次發行的股票為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境外上市外資股(H 股),均為普通股,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本次擬發行H股股數不超過本次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10%,并授予整體協調人不超過前述發行的H股15%的超額配售權。
對于赴港上市的原因,順豐在8月1日發布的公告中表示,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綜合競爭力,順豐計劃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股票,并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
據此次提交的招股書內容顯示,2020-2022年,順豐營收分別為1539.9億元、2071.9億元、2674.9億元。而2023年一季度營收為610.5億元。從細分業務來看,順豐速運及大件業務分布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有所下滑,從2020年的88.8%縮減至2022年的63.5%。其中,時效快遞服務由58.2%下滑至39.5%。而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增幅迅猛,從2020年的8.7%躍升至2022年的33.6%。
相比快遞、同城等業務板塊,國際業務正成為順豐最突出的增長點。事實上,就在順豐公布赴港二次上市消息的前一周,根據嘉里物流發布的公告,順豐正在以2.5億港元收購嘉里物流旗下亞太區和歐洲從事快遞服務的10家附屬公司。今年6月,極兔“搶灘”IPO之時,順豐也以1.54%的持股位列極兔的上市申請之中。
動作頻頻之下,順豐也需要大量資金予以補充。現如今,順豐的上市版圖已經擴展至4家,分別是嘉里物流、順豐同城、順豐房托以及順豐控股主體。根據順豐公布的赴港IPO申請,2023年一季度,順豐投資活動使用的現金凈額為141.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6.4億元,同比增長了33.1%。
從外部競爭環境來看,目前中通已成功回港上市,而極兔、菜鳥離上市也只差臨門一腳。顯而易見,此次赴港上市,不僅是順豐加速進軍國際市場的“宣言”,更重要的是,順豐也能以此打開國際資本市場,從而補充更多資金“彈藥”來加快業務拓展。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當前國際物流市場價格較之2022年有所回落,這也使得順豐的國際業務增速自今年1月起下滑明顯。根據近日順豐公布的7月快遞物流業務經營簡報,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營收為48.11億元,同比下滑41.27%。對此,順豐解釋稱,主要是受到國際空海運需求及價格同比下行的影響。
根據順豐發布的業績預告,2023年1-6月,順豐預計歸屬凈利潤盈利40.2億-42.2億元,同比上年增60%-68%。
北京商報記者 何倩 喬心怡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今日熱點
為您推薦
被低估帕克面對所有現存球隊戰績均為正值 NBA歷史僅此一人
“魚王”拍出30萬,買家卻當場表示要放生,一席話贏得無限掌聲
聚焦幼兒園辦園質量提升,道外區19家幼兒園共赴“彩虹之約”
排行
最近更新
- 赴港謀求二次上市 順豐押寶國際市場尋“彈藥”
- 朱冰堯:綠化能為地產升值,要從長遠利息出發,才能讓全民參...
- 普萊柯:擬收購樂寵健康100%股權及嘻寵網絡100%股權
- 能源轉型寄望于重大技術突破
-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全面拓寬引才渠道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 大球:我們那屆夏聯陣容或是史上最佳 我們不打戰術每回都是快攻
- 5個月融資10億,分布式光伏“速成者”來了!
- 納指結束四連跌 熱門中概股普漲
- 冠福股份上半年凈利潤為3.02億元,同比減少近半
- 上海探索推出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機制 ...
- 山東費縣通報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向景區員工潑熱水:潑水...
- 年內第二次“降息”釋放積極政策信號
- 匯興智造2023年上半年凈利1191.06萬 同比減少1.71%
- thinkpade40筆記本拆機(ThinkPadE40筆記本詳細拆機方法(圖文教程))
- 數字經濟助全職媽媽“重返職場”
- 合信科技2023年上半年凈利-6.09萬 虧損減少91.67%
- 諸暨:對不起,余姚,我基本坐穩了浙江第三大強縣
- 贈從弟原文及翻譯拼音(贈從弟原文及翻譯)
- 慢慢消失的浙江強鎮!
- gdp30強城市出爐,成都遠超天津,合肥第19,煙臺領先大連
- 四川涼山州財政出爐,西昌獨占鰲頭,會理領先會東縣,雷波縣穩定
- 富力地產再被執行31億 富力地產累計被執行超113億
- 口紅什么牌子最好
- 加快企業數智化轉型 賦能高質量發展
- 家用窗簾選什么面料好
- 帶孩子去鄭州哪里好玩
- 2023年上半年山西省經濟運行情況分析:GDP同比增長4.7%
- 下周一起降證券交易經手費 有分析師測算每年讓利約66億元
- 國信證券:市場對暫時的基本面壓力存在過度反應 港股有望迎...
- 賺得少,花得多:年輕人存錢為什么這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