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房產 > 正文

Keep的商業化之困

7月12日,“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03650.HK)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交易。


(相關資料圖)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Keep的上市,其實幾經輾轉。在此之前,Keep分別于2022年2月25日、2022年9月6日兩次遞表港交所,但由于申請未能在6個月內通過聆訊,均以遞表失敗告終。

資本市場上,對Keep的討論主要圍繞其商業模式而展開,業界討論重點是Keep這個“反人性”的生意究竟能否賺到錢。

說Keep是“反人性”的生意,其實不難理解。

如今,智能手機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2022年移動狀態報告》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用機時長接近5小時。

之所以用戶離不開手機,是因為絕大部分手機APP都是“寵著”用戶的,以此來盡可能提高用戶使用時長。比如資訊、短視頻、長視頻、游戲等APP,不斷為用戶提供社交娛樂需求,用戶樂此不疲,平臺也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Keep,作為線上健身平臺,它是“管著”用戶的。畢竟人天生都有惰性,對于上了一天班的群體來說,打開APP起來運動健身哪有躺著玩游戲刷短視頻舒服。

而Keep這個“反人性”的生意,也確實讓Keep的商業化遇到不小的挑戰。

(一)

用戶層面,拉新、留存承壓

Keep創立于2014年,創始人為王寧。當時即將畢業的王寧,一口氣減重50斤,減肥成功的他也逐步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王寧將自己的減肥經歷總結出最重要的要素“堅持”,Keep也因此誕生。

2015年2月,Keep的APP正式上線,憑借“免費課程”和“健身社交”兩大法寶,上線后4個月Keep達到了100萬的MAU (月活躍用戶數量),用戶主要為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群體。

Keep的迅速擴張,也很快受到了資本的關注。

據天眼查,Keep成立9年來先后獲得8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愿景基金、GGV紀源資本、騰訊等。

有了資本的助力,Keep一路開疆擴土,在隨后不到兩年半的時間里,用戶數量突破1億。

當然,除了資本外,外部環境也是Keep發展的另一推動因子。

2020年,全國居民居家健身熱度猛增,Keep自然也吃到了市場紅利。

招股書顯示,2020年,Keep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為2970萬,增速達到36%。此后,Keep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整體也在保持增長,2021年為3440萬,2022年為3639萬。

不過用戶數量增長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一些危險信號。

一方面是企業獲客成本的大幅增加。

據招股書,2020年到2022年,Keep的營銷費用分別為3.02億元、9.56億元和6.46億元,占總收入比重分別為27.3%、59.0%和29.2%。

很明顯,2021年Keep開始大幅增加營銷推廣支出,想要進一步擴大新用戶。

然而,2021年Keep全年新增月活用戶數462萬,平均每位新用戶獲客投入約為207元。隨后在2022年,Keep營銷投入有所下降,但新月活用戶數減少,導致2022年獲客成本已經高達318元,而相比之下2020年這個數據僅為38元。

另一方面,是用戶的留存問題。

招股書顯示,2023年一季度,Keep平均月活躍用戶僅2626.3萬,相較2022年二季度巔峰時期的4108萬,月活用戶下滑幅度超三分之一。

來源:招股書

眾所周知,互聯網的核心大邏輯,離不開用戶的拉新、留存、轉化。

而從招股書數據來看,如今Keep拉新成本巨大,用戶留存也越來越難,這無異對后續變現產生較大影響,也讓企業的想象空間受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Keep依舊處于虧損之中。

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Keep分別實現營收11.07億、16.20億、22.1億;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6億元。

(二)

變現層面,商業化承壓

從目前Keep的商業化變現看,Keep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自由品牌產品、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廣告和其他服務。

來源:招股書

分業務看,自有品牌產品的銷售成為了Keep最大的收入來源,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期間,收入分別為6.37億元、8.72億元、11.37億元,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57.5%、53.9%、51.4%。

所謂自有品牌產品,主要是指智能單車、智慧秤、服飾及食品等健身相關產品,通過自營商城、第三方電商平臺或第三方批發渠道進行銷售。

來源:淘寶

不過,自有品牌產品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比較低,且在持續下滑。

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Keep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分別是35%、36%、29%和28%,近兩年已下滑至30%以下。

這部分產品毛利率較低主要是由于行業門檻比較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以智能硬件為例,目前華為、小米、百度旗下的小度、FITURE魔鏡、YESOUL野小獸等品牌也均推出了健身鏡、跑步機、動感單車、劃船機等產品,并在產品內植入品牌自身的健身內容,試圖通過硬件切入智能健身領域。

其次是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這部分業務毛利率較高,理論上隨著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規模化之后邊際成本可以降低。

但目前來看,Keep在會員付費方面也面臨較大挑戰。

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Keep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分別為191萬、328萬、362萬。盡管訂閱會員數一直在增加,但月會員留存率卻在下降。2020-2022年,月會員留存率分別為73.3%、71.7%及65.3%,留存率已經跌破70%。

來源:招股書

為什么會員的留存率會降低?

從內容層面看,如今B站、抖音、快手這類擁有巨大流量的視頻平臺上,都早已布局眾多垂直于健身板塊的內容創作者。對于用戶來說,獲得健身相關內容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多,甚至是免費的內容課程。

從企業層面,或許Keep自身在會員制度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

今年3月,據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有Keep會員用戶反映Keep對會員權益作出調整,3月13日后購買的會員,將不再包含直播課程權益。實感騎和課中AI難度選擇自2023年4月5日起升級為直播暢練卡權益,在此之前限時免費。

據了解,此前會員連續包月價格為19元/月,暢練卡連續包月價格為28元/月。Keep此次變相降級會員權益,無疑也讓不少會員受到影響。

最后是廣告業務,招股書顯示,Keep在2020-2022年期間,廣告和其他服務收入分別為1.32億元、1.90億元和1.80億元,占總收入的12%、11.7%和8.2%,對營收的貢獻相對較小。

之所以Keep廣告業務不好做,在于廣告的本質是流量變現,但由于健身類APP用戶使用頻次偏低,同時Keep本身也面臨用戶的獲取與留存等問題,廣告的想象空間相對有限,不太可能成為企業的主要營收來源。

說白了,像Keep這類工具型平臺,廣告注定難做也十分影響用戶體驗。

(三)

二級市場,需要新故事

其實在變現這件事上,Keep一直都很努力。

比如2018年Keep嘗試線下健身房,當年3月首家線下健身房北京華貿Keepland正式營業。

除了線下健身房,Keep還做過餐飲。2019年Keep上線了小程序“Keep輕食”,主打輕食沙拉外賣,包括三明治、手卷等8款輕食產品。

不過,真正讓Keep出圈也實現盈利的,是獎牌業務。

所謂獎牌,即Keep發起線上活動,用戶報名參與,繳納報名費后,用戶開啟Keep完成相關運動,即可獲得一塊專屬獎牌。

憑借“熱門IP+高顏值的設計+社交屬性”的特點,Keep小小的獎牌,迅速成為了年輕人的社交貨幣,火遍各大社交平臺。

今年2月,互聯網運營人韓敘發布微博稱,Keep內部人士向其透露,Keep的獎牌業務(虛擬體育賽事)已經賣了5個億。

盡管Keep方面隨后回應稱:“Keep賣獎牌入賬5億并不真實”,但相關話題依舊在網絡上引發了較大討論。

到底靠獎牌入賬多少,Keep并未披露詳細數據。但Keep想要通過獎牌扭轉局面,依舊十分困難。

畢竟年輕人熱愛追求新鮮事物,熱度過后便難以維持獎牌的長期價值。

一邊是用戶難以堅持的健身動力,一邊是網絡上各平臺五花八門的健身內容,在商業化這條道路上,Keep依然任重道遠。

Keep在招股書中也表示:“中國線上健身行業發展迅速且競爭日益激烈,我們在業務的各個方面均面臨競爭。隨著新的及現有競爭對手(包括知名公司)進軍我們的市場并推出與我們競爭的新的或經改進的內容、產品及服務,預期市場競爭日后將會加劇。”

而在二級市場講出一些新故事,已經成為了Keep的當務之急。

小結

“自律給我自由”是Keep喊出的一句經典口號,但說到底自律本就不易,Keep做的還是一個“反人性”的生意。

這也讓Keep的商業化變現之路,始終沒有構建起核心護城河,商業模式也因此難守易攻。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