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保險 > 正文

天天熱訊:“素質教育”造就“質量奇跡”——湖南省常德市普通高中大面積高質量現象調查(下)

■教改先鋒重大典型報道


(資料圖)

作為一個農業大市,湖南省常德市高中也存在著優秀教師進不來、留不住等問題,但在此背景下,常德卻創造了一個奇跡:10多年來持續保持了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位穩定。

這里,廣大群眾對高中教育充滿信任,教育焦慮感較低,“常德的學校好,教育質量高”是人們對本地教育的一致評價。多年來,該市沒有“校鬧”或突出家校矛盾沖突。社會助教氛圍十分濃厚,市縣兩級教育基金會基金總存量達4.5億元。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2019年,湖南省教育廳發出《關于學習推廣桃源一中辦學經驗發展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決定》,這是近幾十年來湖南省教育廳黨組第一次以“決定”的形式推廣一所中小學的辦學經驗,史無前例。

持續穩定高質量的背后,正是該市牢固地樹立“抓全體、抓全程、抓全面”的素質教育理念的結果。

現代治理

常德普通高中之所以能夠持續穩定高質量,健康的“肌體”是堅強保障。

10多年來,常德市堅決破除“管”的思想,從思想觀念、組織結構、管理方法、制度機制等各個方面推進治理現代化,為學校創造了良好的辦學環境,增強了學校的內生動力。

“我們在學校管理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辦學自主和日常工作上堅決‘不為’。”常德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胡祖國告訴記者,對學校訂購資料、采購物品、教師聘用等工作,只要政策允許,市教育局絕不摻和,對學校不搞轟轟烈烈的檢查達標活動,評估學校不搞“一刀切”,盡量少發文件,盡量減少會議。

“市教育局對自身的要求,名為‘不為’,實則是‘有為’,是為給學校辦學自主權,是為支持校長安靜辦學。”常德市教育局副局長覃道勇這樣理解“不為”的內涵。

最突出的表現是實現了教師自主招聘。“去年我們在高校招聘了11名教師,全部由學校主導,現場簽約,教育局、編辦、勞動人事、紀委等部門現場參與。”安鄉縣一中校長李立新告訴記者,這批教師進入學校后,迅速融入工作。“學校擁有教師選人用人自主權,學校發展就有了更強的底氣。”

其他高中也是如此。近3年,常德各縣中根據教學需要共自主招聘教師1201人。

“不為”還突出表現在給學校招生分班、提拔干部、后勤服務等方面建立“防火墻”。“歷屆縣委、縣政府都有很好的傳統,我們學校干部里沒有關系干部。只要有關系生、關系干部,對老師都是一種傷害。”石門縣一中黨委書記、校長侯宏泉說,學校干部都是從一線崗位實干上來的,干事有成績就有平臺。“因此,學校形成了一支強有力的專家團隊。”

記者了解到,2018年以來,為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建立起科學決策、民主管理的運行機制,常德市大力推進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目前,“黨委集體領導、行政執行落實、支部引領帶動、黨員先鋒示范”的黨建模式已在市直高中全面實行,并逐步推廣到縣域普通高中。

專家治校

當然,也要“有為”。

“市教育局的‘有為’,主要是在辦學方向和關鍵環節上主動作為,嚴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胡祖國說。

因此,常德堅持專家治校。“常德校長選拔任用非常規范,有一套專業的標準。”常德市教育局副局長張林說,常德充分發揮名優校長專業優勢,既注重擇優培養,實施校長梯隊培養計劃,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又做到舉賢用能,全方位支持,零干擾服務,讓校長放手管理、專心教育。

他告訴記者,為保證校長隊伍的專業化,常德市委領導多次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學校絕不能成為解決干部級別待遇的地方。”為此,常德市委組織部下文明確規定推動校長專業化。

翻開全市40所普通高中學校校長簡歷,可以發現,其中36位是從學科教師、班主任、年級主任、副校長等崗位上摸爬滾打上來的,均有著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

燕立國就是一個代表。自1986年進入桃源縣一中工作以來,他從一名普通物理教師開始做起,先后擔任過班主任、年級組長、教導處副主任、副校長。2006年任校長以來,他仍堅持每天和學生一起晨跑,每學期聽課超過100節。

在37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與探索中,燕立國特別注重研究與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念和做法——“情感教育·生本課堂”。“情感教育”是指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應以育情為目的,包括報國之志、感恩之心、人格魅力、價值觀、世界觀等,落腳點在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上。“生本課堂”就是強調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

像燕立國這樣的優秀校長群體引領著常德高中發展,形成了“頭雁領飛、群雁齊飛”的生動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同樣存在優秀教師流失問題,但常德高中卻有著強大的“造血能力”,好教師源源不絕。“這種‘造血能力’,來源于常德有很好的教師觀。教育的發展,一定是教師的發展。”常德市教育局原副局長庹朝君說。

常德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打通教育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全面落實教師工資福利待遇,新建周轉房、人才公寓3485套,設立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給予獲獎對象10萬元重獎,多方增強教師幸福感和獲得感。

同時,構建起了“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教師”的梯次培養機制,通過“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名師工作室等多種方式,大力推動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涌現了桃源縣一中“學科中心”、安鄉縣一中“師生同考”、津市市一中“先生夜校”等典型經驗,教師隊伍專業能力顯著提升。

系統工程

在常德,有一個牢固的理念,就是高中教育質量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抓高中教育3年,還要抓12年,高中教育與義務教育“一盤棋”。

“義務教育的質量高,高中教育的基礎才扎實。”覃道勇說,不能只站在高中的層面辦高中,而應該把長遠的眼光和足夠的精力放在義務教育上,這是常德教育人的共識。

“臨澧縣每年只有3000多名初中畢業生,有1000名左右進了臨澧縣一中,如果不把義務教育質量提上去,那臨澧縣一中就很難辦好。”臨澧縣一中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政權這樣闡述為什么要抓12年的邏輯。

基于這樣的認識,常德高中不僅不“掐尖”,反而將寶貴的學位留給了農村初中。

常德較早在湖南省開展指標到校改革,其中,桃源縣一中又是最早的。2013年,桃源縣一中把招生指標數的近30%分到了鄉鎮中學。一年后,桃源縣一中又按照鄉鎮中學的在籍學生人數和中考的平均分數,把招生指標全部下放。

事實證明,指標到校改革,對桃源縣基礎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制度上保障了不放棄一個孩子,提升了整體質量。”桃源縣教育局副局長向欽林介紹,由于按照平均分下放縣一中招生指標,倒逼各初中學校重視后進生,解決了多年來鄉鎮初中辦重點班的問題,提高了鄉鎮黨委、政府辦學的積極性,促進了義務教育質量整體提高,多邊共贏。

“在指標分配方面,不僅是桃源縣一中,鼎城區一中指標分配達到了90%,漢壽縣一中達到80%,臨澧縣一中把70%的名額留給了農村中學。在石門縣一中、澧縣一中,這個比例也在50%以上。”常德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原科長李軍說,常德市各縣級教育部門從政策上著手,把最多的省示范高中學位留給農村,整體提升了初中生源質量,為常德高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源基礎。

除了招生,常德各高中還從加強初高中共同教研、初高中結對幫扶、初高中學段銜接等多方面入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方設法扎牢底盤,有效地提升了整體生源質量。

超越高考

令人驚奇的是,常德高中普遍不搞題海戰術,不打消耗戰。桃源縣一中有著名的“三不”:一不加班加點,二不亂印資料,三不搞題海戰術。澧縣一中藝體課程從來都是開滿開足。

不靠加班加點,那靠什么?“靠的是素質教育。”胡祖國的回答十分肯定,“多年來,我們不會刻意追求升學率,而追求的是學生在成績之外,思想品德、個性發展、實踐技能、創新精神等方面也取得更大的進步,以后進入大學,走入社會后具有更大的發展潛能和競爭力。”

因此,早在2008年,常德市教育局就出臺了《關于對普通高中辦學水平實施監控與評價的通知》,從“辦學行為”“文化成績”“全面發展”3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導向非常明確,就是指向素質教育,做到“三全”——抓全體(面向全體學校、全體學生),抓全程(面向全學段、全過程),抓全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這份文件是常德高中崛起的里程碑。”常德市教育局四級調研員譚紹清介紹,常德確立既把區域質量單獨考核,又把不同類別學校分類考核;既考核文化成績,又考核綜合素質;既考核學校現狀,又考核學校發展和提升情況;既考核學校是否關注全體學生,又考核學校是否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記者聽到了一個故事。“考上11個清華北大,居然沒能排進前三!”在2012年常德市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年會上,一所省示范性高中看似獲得了豐收,但評價結果卻出人意料。一位校長說:“誰都覺得不可思議,但事實確實如此,讓大家產生很大觸動。”

原來,按照評價指標打分,這所學校雖然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不少,但高考平均分、優秀率并不高,因此考評分數沒上去,自然也就沒能進前三。

10多年來,通過評價“指揮棒”,讓“不為高考,贏得高考”成了常德教育人的廣泛共識。

在這個“指揮棒”下,抓全體學生成為基本價值導向。桃源縣一中把后25%作為主攻方向,享有“談話優先、座位優先、輔導優先、作業批改優先”的4個優先權。石門縣一中沒有重點班,也沒有實驗班,科任教師按職稱、年齡、性別和綜合素質均衡搭配,讓全體師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公平競爭。

在這個“指揮棒”下,抓全面成為各校自覺行動。各學校建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習慣養成、人格培養、品德提升、身心健康、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各高中即使高三年級也開齊開足音體美及勞動教育課程。每所學校都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社團。

也是在這個“指揮棒”下,各學校使課堂教學由“師本”課堂向“生本”課堂轉變,高效課堂模式紛紛涌現:桃源縣一中“生本課堂”、澧縣一中“卓越課堂”、鼎城區一中“滲透課堂”、津市市一中“雙主課堂”、芷蘭實驗學校“生命課堂”……

常德市教科院副院長傅廣生說:“這些課堂教學改革雖然形式多樣,但核心體現了課改的‘自主、合作、探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效破解了刷時間、重刷題、搞培訓、搞補課等低效手段。”

也正因為這樣,常德普通高中教育打下了深深的素質教育印記。(本報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倪正松 李茂林 劉秋泉)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