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保險 > 正文

游云南 ? 品美食——春城昆明

導讀:云南的美是無法言說和復制的。滇西北聳立著云南最高的山峰,隱藏著一個“香格里拉”的夢想;滇西的崇山峻嶺密布著無數條通往異域的山道,馬幫在青石板上踩踏出來的深深印跡證明了云南人的開放心態與勇敢;滇南的原始森林里奇花異草間閃動著傣家人的曼妙歌舞;滇東南有“壩美”,被追捧為當今的“世外桃源”;滇中因為“四季如春”的昆明,多了四季花開不敗的浪漫氣質。云南美食民族風味濃郁,取材廣泛,講究鮮嫩,烹方古風猶存,特色鮮明,更是讓人流連忘返。請跟著大廚游云南......

游昆明美景


【資料圖】

昆明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云南省省會,云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早在三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滇池周圍生息繁衍;楚頃襄王十九年滇國建立,定都于此;唐永泰元年南詔國筑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時期,南明永歷政權在昆明建都。昆明是古西南夷族的譯音,后作為地名沿襲至今。

美麗的昆明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三面環山南臨滇池,市區為海拔1894米的盆地。昆明由于緯度低,臨海較近,海拔高,又有浩瀚滇池的調節,形成一種獨特的高原季風氣候,四季如春,是一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最佳的城市,故享有“春城”之美譽。作為聯合國首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之一的昆明,如同一個巨大的盆景,而滇中則是盆景的圓心。“一花未謝一花開”和“四時無日不飛花”是其真實寫照,又賦予了“花都”的美譽。

藍花楹下的昆明

眼見的昆明是五百里滇池無邊無際,西山遍布古寺禪風,龍門千劈萬鑿而就的天閣石窟,大觀樓上氣吞山河的180 字長聯和多彩的民族風情;鼻尖上的昆明是久久不散的花香;舌尖上的昆明是米線、燒餌塊、汽鍋雞彌散的煙火氣……

01.云嶺高原明珠——滇池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高原湖泊。滇池水域寬闊,煙波浩渺,南北長39公里,東西寬13.5公里,位于昆明市西南,離市區約7公里左右。既有湖泊的秀麗,又有大海的氣魄。滇池湖畔良田萬頃,物產豐饒,富庶千里。沿岸分布有大觀樓、西山風景區、海埂公園、云南民俗文化村、觀音山、白魚口等風景名勝,有云嶺高原明珠之美譽。

滇池的水

昆明有句諺語:“一日上一丈,云南在天上”。自古以來,昆明人就以生活在彩云之南、萬山之巔,享星辰日月之近、就彩霞云霓之親而自豪。每當朝霞初升或黃昏來臨的時候,站在滇池岸邊,或蕩舟湖中,滇池上空的云彩,燦若錦緞,美若煙霞,令人驚嘆不已。昆明因其有無與倫比的煙靄云霞,又有“云霞都會”的美稱,因此,不容錯過的就是在滇池看云

滇池的云

滇池是昆明風景名勝的中心,既可環湖探訪石器時代的遺址,追尋古滇王墓的蹤跡,探索云南文化搖籃的奧秘;又可在岸上游覽西山、白魚口、鄭和故里、盤龍古寺、官渡金剛塔等十數處名勝古跡;還可以深入環湖海口、昆陽、晉寧、呈貢、官渡、黑林鋪等大小城鎮領略當地風俗民情。滇池是紅嘴鷗每年到昆明越冬的重要棲息地之一,為了方便游人和市民觀賞滇池美景,與紅嘴鷗嬉戲,這里特意建成了一條人工觀景大壩,目前已成為昆明的網紅打卡點。

滇池紅嘴鷗

02.萬里云山一水樓——大觀樓

大觀樓公園在昆明城西2公里處,位于滇池之濱,與蒼翠起伏的西山隔水相望,面臨滇池,因登高四顧,景致極為壯觀遼闊而得名,因大觀樓而聞名。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后經康熙三十五年巡撫王繼文大興土木,挖池筑堤,相繼建華嚴寺、催耕館、觀稼堂、涌月亭、澄碧堂、大觀樓等亭臺樓閣,成為昆明游覽勝地。

大觀公園正門?

大觀公園有大觀樓、樓外樓、花圃和柏園等游覽區。園內花木繁茂假山亭閣,小橋流水,景色極為幽美。入園后可游覽涌月亭、凝碧堂、覽勝閣、觀稼堂等樓臺亭榭。最具觀賞價值的是大觀樓,大觀樓的上層是“撥浪千層”匾,門兩邊懸掛著清乾隆年間著名詩人孫髯翁所撰180字的長聯。這幅長聯的上聯寫滇池景物,寄游興;下聯追敘云南歷史,寓情懷;情景交融,令人叫絕。有“五百里滇池”的四圍風光,還有“數千年往事”的無限感慨,被推崇為“古今第一長聯”,大觀樓因此聯而名滿天下。

大觀樓

大觀樓公園碧水漣漪,長堤垂柳,百花爭艷,荷塘魚躍,亭榭、長廊、三潭、石山、白云倒映水中,樓外有樓,景外有景,步步皆景。既有自然湖山之嬌,又有古典園林之美,是一座遠近聞名風光秀麗的湖濱公園。每逢佳節,這里常舉行游園聯歡,載歌載舞,人山人海。有時還舉辦傳統燈會,每晚游客不下數萬。中秋之夜,在大觀樓俯視樓前水面,便可得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之軀,本地人稱“長聯印月”,是賞月游湖的好去處。

大觀樓燈會

03.滇中第一佳境——西山

西山又名碧雞山,瀕臨滇池,位于昆明西南15公里處,綿延40多公里,海拔約2500米。遠眺西山群峰,宛如一位少女,仰天靜臥在滇池岸邊,頭、胸、腹、腿部歷歷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風姿綽約,嫵媚動人,當地人也稱為“睡美人”。民間流傳這是一個盼望親人歸來的姑娘所化,她盼歸的眼淚匯成了煙波浩渺的滇池水。明代詩人楊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贊美西山“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云橫絕頂,滇中一佳境也。”

西山“睡美人”

西山森林公園是一個峰巒起伏、林木蒼翠、壑澗流泉、鳥語花香的大型森林公園,同時又是有眾多名勝古跡的風景名勝區,由華亭寺、太華寺、聶耳墓、三清閣和龍門組成。在昆明人的視野里,最高大的山脈就是西山,站在城里大多數地方都能望見,美人臨碧波,睡美人更能讓人浮想聯翩;西山自古以來就是宗教圣地,琉璃飛檐,雕梁畫棟的華亭寺、太華寺,掩映在茂林修竹深處;三清閣九層十一閣道觀古建筑群,嵌懸于羅漢山懸崖峭壁;龍門石窟,鬼斧神工,開鑿于羅漢巖千仞壁之上

龍門石窟

楊狀元的一聯:“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拄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把西山的淡雅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龍門石窟位于西山終端,北起三清閣,南至達天閣,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龍門勝景”以“奇、絕、險、幽”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眾多的名勝之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龍門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說。“三月三,耍西山”,是昆明人最重要的一項民間活動。從對神山的敬仰演變成陽春三月的出游,唱山歌,對小調,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

三月三,耍西山

04.中國五大同殿之一——金殿

金殿公園位于昆明市東郊的鳴鳳山麓,距市區8公里。整個殿宇全用銅鑄。周圍建磚城,名“太和宮”。從山下沿石梯拾級而上,有一、二、三道“天門”,宮前“欞星門”高大華貴,是全國最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銅筑金殿。

金殿公園大門

金殿屬于太和宮的一部分,初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由云南巡撫陳用賓仿照湖北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宮及金殿樣式建造,供奉北極真武大帝,周圍建磚墻保護,有城樓、宮門等建筑。崇禎十年(1637年),巡撫張鳳山將銅殿拆運至賓川雞足山。現存金殿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重建。金殿為方形,邊長6.15米,高6.7米,所有梁柱、斗拱、門窗、瓦頂、供桌、神像、幃幔、匾額、楹聯乃至臺基左右待亭以及旗桿、七星旗等,仿木構件全部用銅鑄成或鍛成,總重約200噸。整個建筑雕刻細膩,比例勻稱,造型美觀,且極其精細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構古典建筑。殿基邊沿環繞大理石雕憑欄,臺階、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殿前還有明代所植紫薇二株、茶花一樹。

銅殿——太和宮

金殿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已呈斑駁古樸之態,但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也比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純銅鑄殿。景區內保存著完備的道教古建筑群4宮10殿,是滇中最著名的道教圣地。金殿后山新建有一亭式鐘樓,樓內懸有一口重14噸的“明永樂大鐘”,高2.1米,周長6.7米,鑄于明永樂21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此鐘原懸掛在舊昆明城內的萬鐘街宣化樓內,后擴建昆明城時移至金段。

金殿——明永樂大鐘

每年3、4月份的杜鵑花展是金殿風景區必推的節目之一,經過長期的積累,公園內的杜鵑園現已發展到占地60多畝,栽培的杜鵑花50余種、10000多株,其中引種、馴化成功的云南野生杜鵑達30多個品種。其規模之大、種類之多,使之成為昆明人傳統的賞花之地。

金殿杜鵑花

05.“小云南”——官渡古鎮

官渡鎮位于昆明東南郊8公里的螺峰村,是昆明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之一,也是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官渡原名“窩洞”,是滇池岸邊一個螺螄殼堆積如山的漁村,曾是滇中一個著名的古渡口,早在南詔大理國時期就已經是滇池東北岸的一大集鎮和交通要沖,宋以前設渡口,漁舟及過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上岸后改坐轎或騎馬過狀元樓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元代與昆明同設縣,明清時期已成為商業、手工業發達的集鎮,商賈云集,高塔輝映,一度有“小云南”之稱。

官渡古鎮大門

官渡古鎮文化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豐富,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古鎮的中心是金剛塔,修建于明天順元年(145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早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剛寶座式石塔。清代時,官渡古鎮就在今螺峰、秀英、西莊和尚義4個村子就已形成洋溢著濃濃文化色彩的“六寺七閣八廟”建筑群。這些壯觀的建筑與自然風光融合,形成了著名的官渡八景,即“古渡漁燈”“螺峰疊翠”“云臺月照”“杏圃牧羊”“凌云煙繚”“滇南草坪”“金剛夜語”和“筆寫蒼穹”。

石塔

官渡古鎮有三寶:官渡粑粑、官渡米線、官渡豌豆粉,都是近100年在昆明地區廣為流傳的名小吃。官渡粑粑制作工藝獨特,2009年列入了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官渡古鎮,人手一個或一袋官渡粑粑,圍繞在花燈隊伍邊,嘴里嚼著粑粑,眼里看著花燈,便是最愜意的生活。

官渡粑粑

06.世界泥石流天然博物館——東川

東川區,隸屬昆明市,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和昆明市最北端,距離昆明約150公里。這里有“世界泥石流天然博物館”之稱的東川泥石流和紅土地兩大奇觀。昆明市東川區的泥石流發育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現共有泥石流溝113條,以分布廣、流速快、發生頻率高、類型多、災害嚴重而被稱為世界泥石流之最,被譽為“世界泥石流天然博物館”。

東川泥石流

洪水季節,泥石流來勢兇猛,達到每秒鐘1000多億立方米的流量,大大小小的石頭被淤泥夾帶著,伴隨著粗粗細細的殘枝斷根而形成了一條巨大的泥和石的“河流”。這是生態失去平衡所帶來的惡果,又是大自然的一大景觀。蔣家溝泥石流有大小沖擊溝178條,爆發頻繁、規模巨大、類型齊全,在世界也屬罕見。蔣家溝泥石流形成區碎石處于特殊的臨界穩定狀態,常有“聲喊則碎石崩流”的奇特現象。

蔣家溝泥石流

東川充分利用無石流資源開展泥石流汽車越野運動,受到了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的高度重視,2005年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授予東川“中國泥石流汽車越野賽道”稱號。2007年東川泥石流汽車越野賽申報成為全國四驅拉力系列賽的分站賽,名聲已走出云南,走向全國。

泥石流汽車越野賽

在東川,方圓數百公里都是紅土,一部分的紅土地翻耕待種,另一部分的紅土地種上綠綠的青稞或小麥,遠遠看過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塊,色彩艷麗飽滿。東川主要產馬鈴薯、青稞和小麥,常年都是部分紅土歇耕,部分紅土栽種,所以這樣紅綠色塊的對比是常年的一種景觀。如果遇上小麥夏收季節,除去紅綠顏色之外,還要添上碧藍的天以及明黃的麥浪,那時的色彩最為豐富,也最震撼。

東川紅土地

紅土地景色主要在東川區新田鄉花石頭社附近,方圓15公里。這里是云南紅土高原上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每年9至12月,起伏平緩的山丘之上,紅色、深綠、淺綠、白色、黃色,相間搭配成大的色帶色塊,起伏連綿,一望無際。遠遠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塊,色彩絢麗斑斕,襯以藍天、白云和那變幻莫測的光線,構成了紅土地壯觀的景色。

色彩絢麗斑斕的紅土地

07.滇中第一山——轎子雪山

轎子雪山位于昆明市北祿勸縣務蒙鄉境內,距離昆明約200公里,全山方圓百余里,最高海拔4223米,是昆明地區的最高峰,也是云南境內緯度最低的冬季積雪山峰。因主峰山體形似轎子而得名,唐南詔王異牟封此山為“樂尼白”。

轎子雪山

轎子雪山是離昆明最近的觀雪景理想勝地。整座山相對高差3000多米,加上特有的地形,形成獨特的立體氣候,從山腳垂直向上氣溫逐漸下降,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每年春季有幾十種杜鵑花盛開在山間,加之山上大小不等的高山湖泊、高山草甸,使得轎子雪山璀璨多姿。作為“滇中第一山”的轎子雪山擁有眾多珍稀動物植物和奇特的冰蝕地貌,主景區是集萬畝杜鵑花海、高山天池、七彩瀑布、百丈冰瀑、轎子佛光為一體的綠色寶地。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中旬,山間白雪皚皚,冰湖、冰瀑布、霧凇、雪原等景觀又裝點出另一番景色,可觀賞還可開展登山、滑雪等運動。

百丈冰瀑

08.溶洞之鄉——九鄉

九鄉溶洞群位于昆明東南90公里的宜良縣九鄉彝族回族自治鄉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溶洞群之一,有“溶洞之鄉”的美譽。九鄉風景區南距石林僅22公里,與石林景區共同形成“地上看石林,地下游九鄉”的喀斯特立體景觀。

九鄉風景區

九鄉風景區有蔭翠峽、雄獅廳、驚魂峽、古河洞、神女宮、雙飛瀑、“神田”、彝家寨、倒石9個風景區,風光奇特,給人以巨大的震撼。景區中的驚魂峽,長700米,是目前國內所發現的最為壯觀的地下大峽谷;雄獅廳,總面積1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廣場大廳;攀虹橋橋底澗旁的石壁上被水流沖出一個圓洞形的石窩,這就是“神田”所在的溶洞。如元陽梯田一般,由碳酸鈣堆積的“神田”是九鄉溶洞群最具特色的景觀。

驚魂峽

09.阿詩瑪的故鄉——石林

石林風景區位于距昆明市86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是一個以巖溶地貌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其象生石之多,景觀價值之高,舉世罕見。石林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石林風景區

相傳,很久以前,彝族地區一個叫做阿著底的地方,一個窮苦人家的女兒阿詩瑪愛上了誠實勇敢的彝族青年阿黑,霸道的財主兒子搶走了美貌的阿詩瑪。后被阿黑救出,就在這對彝族青年回家的路上,山洪暴發,卷走了阿詩瑪。阿詩瑪被傳說中的應山歌姑娘救出,化成一座山峰立在石林中眺望遠方,似在期盼著她的阿黑哥。如果你高呼她的名字,她就會回答你。20世紀50年代,阿詩瑪的傳說被搬上了銀幕,從此后“阿詩瑪”的故事流傳得更遠,并為更多的人所了解。明清學者顧炎武在其《肇域志》中說:石林“石筍森密,周十余里,大者高百閃,參差不齊,望之如林。”《云南通志》載:石林“怪石林立,如千隊萬騎,危邃窟,若九陌三條”。

“阿詩瑪”奇峰

石林風景區由大石林、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云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最典型的一片叫李子箐石林,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峰巒,千姿百態,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聞名遐邇的“阿詩瑪”奇峰飄然玉立在小石林的湖邊,它亭亭玉立、風姿綽約,背上的四方籃依稀可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火把節,石林的彝、漢等群眾都會匯聚到石林歡慶佳節。人們在白天舉行摔跤、爬桿、斗牛等比賽活動,夜晚則燃起熊熊篝火,耍龍、舞獅、表演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大三弦舞則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節目。神奇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的人文景觀相結合,更使石林錦上添花,魅力倍增。

石林火把節

品昆明美食

昆明,云南的省會,這里的美食很具代表性,云南各地的美食在昆明均有身影。另外,開放和包容的昆明還接納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美食。因此,昆明的美食,一定得品品。

吃小吃

小吃是一類具有特定地方風味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小吃作為一個地方的名片,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和反映這個地方的物質文化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01.建新園脆旺米線

建新園以脆哨、血旺、外加五香豆腐等三種帽子為主的“脆旺米線”是其原創美食。1906年,三位昆明讀書人在昆明寶善街一棟磚木結構的樓房鋪面里開了個“建新園”煮品店。他們把黔味腸旺面條拿過來加以改進創新,用筒子骨、老雞、老鴨、老鵝、鮮豬肉熬制成“三禽骨肉湯”,加上血旺、鹵豆腐、鹵腸子做“帽子”,在昆明首家推出“腸旺米線”,由于味道好,開張后生意很快紅火起來,流傳至今,成為云南小吃的代表作品。

建新園脆旺米線

02.小鍋米線

曾就讀于西南聯大的著名作家汪曾祺老先生回憶說:“昆明講究‘小鍋米線’。小銅鍋,置炭火上,一鍋煮兩三碗,甚至只煮一碗。”小鍋米線,也叫銅鍋米線。是一鍋一碗,現煮現賣的米線。“小鍋”是用紅銅做成的特殊用鍋,剁肉、豌豆尖、韭菜、水腌菜、油辣椒與米線混合煮好后倒入碗中熱氣騰騰,具有湯燙味鮮、滑嫩爽口的特點,可謂是“一燙抵三鮮”,酸鮮甜辣,無比鮮美。

小鍋米線

03.豆花米線

豆花米線香辣爽滑,價廉物美,人們戲稱“解饞食品”。豆花米線源于民間,傳說當年昆明得勝橋邊有人家專門做腌菜賣,因味道好,遠近聞名。有天,其女兒小花做米線時,因沒有肉湯、肉帽,情急之下,小花在燙好的米線里放了一勺水豆腐做帽子,再放上甜咸醬油、冬菜、胡椒、醬、香油、麻油、剁細的韭菜、油辣子等十多種佐料,大家吃了贊不絕口,問道:“這是哪樣米線?”小花急中生智,隨口答道:“豆花米線”,后逐漸成為小吃店中的一款獨具特色的素食品種(如今也有加炸醬或者燜肉蓋帽)。

豆花米線

04.呈貢豌豆粉

豌豆粉是云南婦孺皆知的名小吃。以呈貢七甸鄉的豌豆粉最好,成品色澤金黃,有豌豆的特殊芳香,口感柔軟嫩滑。2010年,呈貢豌豆粉的制作技藝被列入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豌豆粉用刀切成形后,可熱吃或涼吃,云南人多愛吃涼拌的,涼拌的口感取決于佐料。吃法代表就是涼拌豌豆粉。拌油辣子、蔥花、香菜、姜汁、蒜泥、味精、醬油、陳醋、芝麻油、花椒油、拓東甜醬油等佐料后便可食用。

呈貢豌豆粉

05.涼卷粉

涼卷粉是云南各地常見的一種地方小吃,各小吃店里都有。有人用一輛小三輪或推車上做個木柜,裝上玻璃便成了流動售貨車。玻璃后面,潔白的涼卷粉,綠色的蔥花、芫荽,紅色的油辣椒,五顏六色十分誘人。配好佐料的涼卷粉放入辣椒油白里透紅,綠葉點綴,色、香、味俱全,吃到嘴里鮮香滿口、細膩爽滑有韌勁。一碗涼卷粉味道好壞取決于佐料,佐料有芝麻油、花椒油、小米辣油,有姜末、蔥花、香菜、蒜泥,還有醬油、醋、鹽、味精、泡菜等,配上炸黃豆或花生碎,香脆適口,卷粉軟硬細糯。

涼卷粉

06.燒餌塊

燒餌塊是云南最常見的大眾小吃。將餌塊加工成圓薄片,放在木炭火,餌塊加熱后膨脹變厚,當皮色稍黃或局部發焦,反面加熱,兩面皆黃,皮脆內軟時,取出抹上甜醬、芝麻花生醬即可進食。抹燒餌塊食用的醬口味有甜、咸、辣、香等,放在燒架攤前。甜的有甜醬油、甜面醬;咸的有咸醬油、黃豆醬、路南鹵腐汁;辣的有什錦醬、丘北辣椒油;香的有芝麻醬、花生醬等。

燒餌塊

品宴席

01.云南鮮花宴

我國的花卉資源十分豐富,食花習俗源遠流長,屈原《離騷》中有“朝飲木蘭之晨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詩句;唐、宋以后則出現了《山家清供》《道生人箴》《養生隨筆》等著述;清代“餐芳譜”中詳細敘述了20多種鮮花食品的制作方法。花諺說:“味美菜肴百花香,百花人席美更香。”鮮花入菜能激發人的食欲,供給人們足夠的營養,又有美容作用。

“花宴”是七彩云南美食中的一絕,也是滇菜名饌中最富浪漫色彩的宴席。鮮花入饌,營養豐富,具有食療養生的功效。云南民間善用清新、靚麗、馨香的鮮花宴款待八方賓客,讓賓客領略七彩云南和飛花春城的獨特風情,體味滇人的熱情好客。云南是一個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的“天然花園”,野生觀賞植物約有2500多種,“云南吃得怪,花花草草都是菜”,許多花卉均可食用,造就了云南人愛吃花的習俗。姣姣白玉蘭、妍妍紅玫瑰,芙蓉金雀花,一朵花便可成就一道菜。

云南鮮花宴

02.野生菌宴(火鍋)

云南堪稱是菌的故鄉,歷來有“菌出云南”之說。源于自然,取之自然,是云南人最根本的飲食基礎。云南是“野生菌王國”,素有“真菌之都”的美稱,優越的地理、氣候及地質歷史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生食用菌。云南野生菌火鍋是一種時令性火鍋,最適宜吃的時間就是每年的6—10月份,野生菌上市的季節。食材生態、味道鮮美,是無數食客的最愛。雞樅、松茸、牛肝菌、雞油菌、老人頭、竹蓀等近30種野生菌,再配上一鍋土雞燉煮的鮮湯,把菌入鍋煮熟煮透,雞肉細嫩,湯清味美,菌菇清香,清淡爽口。

云南的野生菌火鍋最為出名的是楚雄地區的野生菌火鍋,每年野生菌上市的時候,各地食客便會不約而同地匯聚到楚雄各地食鮮。用當地特有的武定壯雞熬湯,配上當地多種野生菌,各種食材的融合,形成了火鍋雞嫩、菌美、湯鮮的特點,喝上一碗菌湯,滿口余香,山珍確實勝海味。食用野生菌火鍋必須將各種菌子煮熟煮透,注意食用安全。

野生菌宴(火鍋)

03.昆明區域土八碗

昆明市下轄6區8個縣及縣級市,是云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飲食文化集云南飲食文化之大成,頗具云南飲食文化的代表性。昆明區域的“八大碗”飲食文化受漢族、彝族飲食文化影響較深,菜肴構成大同小異。昆明八大碗主要菜品基本從傳統菜肴千張肉、粉蒸肉、墩子肉、紅燒肉、小炒肉、燉黃條滇味涼白肉、滇味什錦涼米線扣百合(南瓜)八寶飯高麗肉、天麻清燉雞、炸排骨、清蒸魚、煮雜菜等菜肴中選出。根據各地民間習俗特色物產情況,昆明各地的“八大碗”也存在少許差異性。

昆明區域土八碗

04.昆明殺豬飯

昆明主城區殺年豬的習俗已經不復存在。每到年底,昆明主城區的人們便會提上牛奶、啤酒和各種飲料之類的伴手禮,不定時地出城到周邊縣市尋覓“殺豬飯”。昆明人的“殺豬飯”精彩紛呈。石林的大白肉、嵩明的“豬八碗”、祿勸的火燒生皮、宜良的拌生肝、東川的墩子肉等等,皆是美味。昆明的殺豬飯,一般不低于八大碗菜,講究葷素搭配,食鮮食嫩。一般簡單的傳統菜肴都會出現在殺豬飯的餐桌上,不固定。除了當地最具特色的菜肴必須登場外,常見的還有:千張肉、墩子肉、酥肉、粉蒸排骨(肉)、高麗肉、小炒肉、炒血辣子、炒豬肝、排骨湯、炸排骨、豬雜湯等。肉類一般都是當日現殺的各個部位成菜,素菜類一般會選擇應季的蔬菜,常見的有藕、茨菇、白菜、蘿卜等。

昆明殺豬飯

05.七步場豆腐宴

七步場,古名“渠卜場”,因諧音而得名“七步場”。據《昆明市地名志》記載:“渠卜場建于元代。鄉從村名。別名豐樂村,清初有大、小二塘,水利條件較好,取名豐收快樂之意。”相傳明洪武年間,此地為名將傅友德屯兵之所,軍中有江南兵卒會做豆腐,引得村民紛紛效仿,延續至今,由此推斷,七步場做豆腐已有600多年的歷史。2015年,七步場的豆腐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七步場豆腐宴,是村民以豆腐為原料,采用煎、炒、蒸、炸、煮等不同烹調手法造就的美食。各家各法,菜品略有不同,有原汁豆漿、菜豆花、鹵腐、豆腐皮、涼拌白豆腐、香椿拌豆腐、豆腐煮魚等等。

七步場豆腐宴

吃特色

01.吉慶祥云腿月餅

吉慶祥云腿月餅是獨具風味的云南名點,亦稱滇式月餅,昆明本地人稱“火腿四兩坨”“硬殼火腿餅”。2013年,吉慶祥云腿月餅傳統制作技藝入選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吉慶祥云腿月餅歷史悠久,距今約有300多年的歷史。成品特點是外形圓整,表面光滑無裂痕,表面呈金黃色或棕紅色且有光澤,色澤均勻;火腿香味濃郁,甜中帶咸,食而不膩,松酥綿軟不粘牙。

吉慶祥云腿月餅

02.鮮花餅

云南鮮花餅的選料要求嚴格,面粉一般選擇高原山地梯田的云南優質高原小麥粉;玫瑰花選擇云南特有的純凈高原玫瑰“大甜瓣”和高原野生蜂蜜。玫瑰鮮花的采摘和儲藏也有嚴格的要求。為留住花香,采摘的最佳時間是清晨伴著晨露開始直至上午九點左右結束,采摘的玫瑰花經人工初選花瓣飽滿的,及時通過冷藏儲運車運至冷庫儲藏備用,整個過程不能損傷花瓣。成品玫瑰花香濃郁面皮酥脆,口感酥潤,口味鮮甜香不油膩。

云南鮮花餅

03.汽鍋雞

汽鍋雞是云南獨有的傳統風味名肴。以烹制特殊,雞肉滋嫩、湯汁鮮美、原汁原味、富于營養而廣為流傳,在國內外均享盛譽。2009年,建水汽鍋雞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清代乾隆年間,汽鍋雞就在滇南地區民間廣為流傳,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滇南地區建水縣所產陶器歷史悠久,式樣古樸、特殊。當地人利用建水陶,研制出了特殊的中心有嘴的蒸鍋,名曰“汽鍋”。在汽鍋下放一盛滿水的湯鍋,然后把雞塊放入汽鍋內,由蒸汽將雞蒸熟。此菜湯汁為蒸汽凝成,保持了原汁原味,肉嫩香,湯清鮮,實為人贊嘆。此后汽鍋雞漸傳漸遠,膾炙人口。

汽鍋雞

04.宜良烤鴨

食諺“北有全聚德,南有宜良鴨”,說明宜良烤鴨享有一定聲譽,被稱為“滇菜魁首”。2009年,宜良烤鴨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經典的地方傳統名肴。其起源于明朝,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有肥瘦相宜,皮酥脆,內香嫩,光亮油潤,色澤紅艷,清香離骨的特點,地方風味顯著。宜良烤鴨不見明火,烤制前先將松毛結成的草繩放入爐內,點燃后燒盡,將火熄滅,然后將鴨子放在爐中,關上爐門,全憑爐內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燜烤而成。成品既保持了北京烤鴨的金黃本色,又創造出骨似白玉、香嫩脆酥的地方特點,被時人譽為“京都烤鴨”。

宜良烤鴨

05.尋甸牛干巴

尋甸牛干巴是云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特產。尋甸牛干巴制作歷史悠久,早在宋朝時期,尋甸回族彝族地區就開始制作牛干巴。2017年,尋甸牛干巴制作技藝入選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尋甸牛干巴肌肉切片呈紫紅色、脂肪呈乳白色或金黃色,具有牛干巴特有的香氣,無異味,形態為緊密的片狀或塊狀,大小、厚薄均勻一致,有香辛配料顆粒存在。尋甸牛干巴適用于多種烹飪技法,通常采用油炸,肉質松香,回味無窮

尋甸牛干巴

06.石林彝族羊湯鍋

羊湯鍋是云南彝族人民最喜愛的風味名吃,也是云南最大眾化的火鍋。云南人愛吃羊湯鍋,在節慶的時候找一個有集市的地方,就能吃到熱乎乎的正宗羊湯鍋。云南各地羊湯鍋都很盛行,新平嘎灑還建了一個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的湯鍋市場,每年都舉行湯鍋節。石林彝族羊湯鍋制作簡單,選上好的黑山壯羊,宰殺后把所有的部分都切成大塊入大鍋,放鹽煮熟便可。食用時,配以香香辣辣的蘸水和青翠的薄荷。原汁原味,湯白味濃、肉香,而且營養豐富

石林彝族羊湯鍋

07.石林乳餅

乳餅,是云南省少數民族彝族同胞擅長制作的傳統風味食品。以路南彝族自治縣的乳餅最具代表性,2010年,路南乳餅的制作技藝列入了昆明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云南乳餅屬于乳制食品,制作及食用歷史久遠,眾多史料均有記載。《初學記》卷二六引晉盧諶《祭法》:“夏祠別用乳餅,冬祠用環餅。”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清明節》:“節日坊市賣稠餳、麥餻、乳酪、乳餅之類。”元楊允孚《灤京雜詠》上:“營盤風軟凈無沙,乳餅羊酥當啜茶”。

石林乳餅

乳餅以新鮮羊奶為原料制作而成,色澤乳白帶黃,油潤光滑,質地細密,乳香濃郁,口味純正,食用方便,易于攜帶和保存。乳餅的吃法很多。蒸、燴、煎、炸均可,能烹制出多種多樣的香脆酥甜的美味佳肴。在云南的烹飪中,有鍋貼乳餅、竹蓀燴乳餅、青豆燴乳餅、火腿夾乳餅、炒乳餅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菜。其中,將路南乳餅、宣威火腿切片相夾,配以高湯和新鮮的豌豆尖,清蒸出來湯清葉綠,餅白肉紅,香氣濃郁,是最佳組合的一道名菜。

鍋貼乳餅

我是烹飪與營養老師——食悟者。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轉發、點贊、收藏,喜歡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營養美食及美食文化。本文文字內容為原創,版權歸“食悟者”所有,商用需要授權,轉發注明出處,朋友圈隨意。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