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保險 > 正文

償付能力承壓 險企發債擴股“補血”忙

中國人壽日前公告稱,擬在未來3年在境內外分多次發行總額不超過8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資本補充債務工具。業內人士透露,保費規模的擴張使得多家險企的償付能力承壓,包括人保、太保、平安在內的大型險企紛紛走上“發債”之路。

大型險企頻發債

近年來,發行資本補充債逐漸成為各大險企業務擴張中慣用的融資手段。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銀保監會已累計批復了6家保險公司、共計1200億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資本補充債,除近日批復的中國人壽、太保財險、人保集團、英大財險外,人保壽險、農銀人壽此前分別獲批核發不超過120億元、35億元的資本補充債。

以近期人保壽險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為例,按照發行不超過120億元的規模,在靈活保障賬戶必要流動性前提下,資金將主要配置于評級較高的債券、安全性較好的金融產品等固定收益資產。

“從獲批發行的險企來看,近一年內,人保、太保、平安三家大型險企累計獲批發債470億元,占總獲批額度的九成以上。”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指出,這些大型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均較為充足。一方面發行資本補充債有助于險企充實資本,為未來業務規模增長留出空間,同時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以提升抵御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資本補充債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保險公司無需付出流動性溢價,融資成本較低,可以進行二級市場交易,交易靈活,進一步豐富了險企融資渠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說:“在償付能力監管框架之下,資本補充跟資本損耗,同業務發展直接關聯。例如,部分險企前期業務擴張比較快,資本損耗大,為保持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監管水平,進而做一些補充;其次,就是考慮后續業務發展規劃,在資本上做一些準備。”在朱俊生看來,保險公司保費規模相對高速增長,投資收益率卻在下降,由于流動性壓力,保費增速雖有一定的慣性,但資本消耗較快,而內生資本補充能力相對減弱,所以需要外部融資,外部融資可能首先考慮發債,因為速度快,而股權融資則相對周期長、門檻高。

值得關注的是,從截至2017年底的情況看,已發行的資本補充債票面年利率差距較大,從3.58%至6.50%不等。其中,人保財險、中華聯合、陽光財險、陽光人壽、平安人壽等險企的債券票面年利率普遍在3.58%至3.65%之間;建信人壽、幸福人壽、安邦人壽、泰康人壽及平安財險等險企的債券票面年利率在4.08%至4.79%之間;長安責任保險、天安人壽以及前海人壽等險企的債券票面年利率均超過6%。

中小險企積極增資擴股

大型險企發債補充資本實力的同時,在償付能力壓力下,2018年以來,不少中小險企開始密集增資。近期,中郵人壽增資50億元和信利保險增資6582.1萬元已獲得監管部門批準。從整體來看,險企扎堆增資的根源是償付能力或運營能力出現問題。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信利中國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514.39萬元、4094.73萬元、3588.79萬元、3479.03萬元、2978.98萬元、3221.91萬元。去年前11個月,該公司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83.83萬元。面對保費持續穩定向上的大好形勢,信利中國的綜合、核心償付能力則不斷下降。自2016年第四季度起,其綜合、核心償付能力持續收縮,由8702.49萬元減少至去年四季度的2857.79萬元。

此輪增資金額最高的中郵人壽,其去年第四季度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65.95%、141.97%,遠低于2017年全行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的252%,因此不得不增資50億元以提高綜合償付能力。

徐承遠稱,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共批復了瑞泰人壽、華泰人壽等8家壽險和財險中小險企增加注冊資本的請示。此外,吉祥人壽、君康人壽、弘康人壽等中小險企也已公開發布2018年1號臨時信息披露報告,確認擬實施新一輪增資擴股計劃,不過截至目前尚未披露是否獲得銀保監會正式批復。

在徐承遠看來,隨著償二代以及銀保監會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等監管政策的實施,很多中小險企面臨資本金的經營和監管壓力。近年來中小險企頻繁增資,主要原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投資虧損或有對外投資計劃導致險企需補充資金;二是擴大經營規模、增加保費收入以及增設分支機構需補充資金;三是補充資金以提高償付能力滿足監管要求。

朱俊生指出,就壽險市場而言,2016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小險企的現金流風險和償付能力受到較大壓力,某種程度不得不謀求增資。中小財產險公司也有類似的情況,商車費改后,中小財產險公司的業務發展壓力大增,固定成本分攤不足,甚至出現虧損等不利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大型險企基本都是上市公司,對利潤率有要求,控制了費用投入,而小公司自認為可通過規模擴張攤薄固定成本,一直大規模投入。但這種增長不過是高費用下的一時“幻想”。大型險企增資首先是為保費規模的跨越和低利潤率,它們甚至為短期虧損做好了資本儲備;同時,大型險企也為跨界競爭做好了產業鏈和生態圈的投資準備,這意味著小公司的空間可能進一步被壓縮。

多措并舉擴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近十年,業務快速發展對資本的渴求與有限融資渠道之間的矛盾一直困擾著我國保險業,監管部門也一直致力于研究開拓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渠道。

“相對大公司而言,中小型險企的增資的方式比較單一,更多地是通過股東的增資,但這主要取決于股東的增資意愿和增資能力。”朱俊生指出,在這種背景之下,一方面要整合資源去促進業務發展,達到一定的規模去分攤的成本,另一方面中小險企也面臨控制成本的壓力。

面對大型險企的品牌、規模成本、風險管理等優勢,中小險企需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徐承遠指出,中小險企可開展集中差異化的市場策略,在特定的領域專業化運營、根據某些客戶群體有針對地開發產品。比如嘗試與股東業務及股東的上下游產業鏈結合,充分利用股東的客戶、影響力及業務等優勢開發相關業務。

徐承遠指出,保險股權管理新規實施后,險企的增資更加規范,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資本不得成為股東,因而對部分過度依賴于非規范性資本的險企而言,增資的難度將明顯上升,這會使部分資本,尤其是之前對資產驅動負債型險企感興趣的機構,現在對保險牌照的興趣開始下降。

朱俊生建議,中小險企可嘗試與股東業務結合,包括一些區域性保險公司以地方企業股東為主,是否能與地方政府業務結合,充分利用股東資源、外部資源,開發相關業務。

關鍵詞: 能力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