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遠離“網絡爛梗”!
“雞你太美”“老師,報giao”“你這個老六”……數字時代,互聯網已成為未成年人打開認知地圖、豐富知識庫存的重要途徑,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使用社交軟件進行交流,但由于缺乏辨別能力,反而被各種“網絡爛梗”所裹挾,學會了不少不規范甚至惡俗的網絡語言,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網絡沉迷問題一直是我國未成年人保護的重點領域。日前,司法部、國家網信辦專題研究審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推動相關立法盡快落地。6月21日,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細化舉措護航暑假。
(資料圖)
如何讓孩子遠離“網絡爛梗”?怎樣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障他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為孩子們“好好說話”凈化網絡文化空間
農忬
順著網線,“5G兒童”可以盡情汲取多元的成長營養,也不可避免會吸收到帶著臭氣的精神垃圾。如今,很多孩子開口不是“你這個老六”“完了,芭比Q了,”就是“你這個糟老頭子壞滴狠”“藍色妖姬切爾西,你不愛我真可惜”,甚至是“雞你太美”“貝兒這個綠茶,哪有本公主漂亮”,幾乎不能“好好說話”。
更可怕的是,孩子們不僅在日常交流中不能“好好說話”,在課堂、日記甚至試卷中也不能“好好說話”,類似“慌得一批”“依托答辯”等網絡熱詞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作業本、試題卷中,愁壞了廣大家長和老師。可見,為孩子們“好好說話”創造清朗的文化空間,已然迫在眉睫。
孩子們能不能“好好說話”,直接反映他們的語言表達、思維邏輯等能力,更直接映照出當下社會文化環境的清潔度和營養度。正如網友們所說,“我在唐朝,也會寫詩;我要是天天刷手機,也會被網絡語言洗腦。”不同語料構成的話語空間、人文環境會給人帶來截然不同的成長影響,“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正是有以詩為美的文化沃土,才孕育出了大唐的詩人輩出。如果任由“老六”“栓Q”“芭比Q”等“網絡爛梗”污染、侵蝕文化空間,孩子們都不能“好好說話”,那還能指望他們將來“好好寫詩”嗎?
“網絡爛梗”發源于網絡,其盛行和走紅更離不開短視頻等網絡平臺的推波助瀾。于是,在這場對“網絡爛梗”聲勢浩大的聲討中,網友們把矛頭集中對準網絡平臺,將其視為導致孩子們不能“好好說話”的“元兇惡霸”,強烈呼吁相關平臺加強審核與監管。網友們的呼聲無可厚非,網絡時代,我們不可能讓孩子置身于一個沒有網絡影響的“真空”語言環境中。在這樣的話語空間里,網絡平臺作為“守門人”自然重任在肩,本就有責任做好入口的審核和把關,通過設置黑名單,或者采取屏蔽、關停等處置措施,最大限度將不良信息和“網絡爛梗”牢牢鎖在門外,為孩子們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文化空間。
真相大多殘酷,冷靜思考,我們就不得不承認,孩子們不能“好好說話”,原罪其實不在網絡,而在每一個經意或不經意創造、傳播“網絡爛梗”的你我他。如果我們每個成年人都能堅決拒絕“娛樂至死”傾向,面對網絡文化時多一些獨立辨別和清醒思考,又怎么會讓娛樂內容取代了公共話語,讓“網絡爛梗”代替了正常交流,以至于我們的孩子不能“好好說話”?如果我們對語言之美、語言之雅有著更高的要求,果斷遠離“萬物皆可成梗”的戲謔娛樂風氣,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網絡爛梗”最終都會失去土壤、失去市場。
當然,辯證來看待這個問題,“網絡爛梗”在學校大行其道,對孩子們百害無一利。不過,正如走紅的朱文潔老師所說,“把孩子們與網絡文化徹底隔絕開來既不合理,也不現實。所以,關鍵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引導。”梗也有好壞之分,有的網絡梗是有志趣的,而有的梗也的確惡俗,加強教育和引導,教會孩子們判斷“好”與“爛”,讓他們學會對惡俗“爛梗”、污穢表達堅決說不,網絡梗就不會成為“洪水猛獸”。
讓孩子“好好說話”“好好長大”,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對網絡文明建設必須常抓不懈,反對粗俗不堪、烏煙瘴氣的網絡表達,為孩子們“好好說話”創造一個健康、清朗的文化空間。
為無孔不入的“網絡爛梗”裝一道過濾網
張西流
如今,互聯網已成為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日常生活中也越來越離不開網絡。《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及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67.69%的受訪者表示家中存在未成年人上網的情況,79.2%的受訪未成年人每天上網超過1小時。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網絡侵害也時刻威脅著孩子們的上網安全。
可以說,網絡世界有時候就像“精神鴉片”,它一點點地吞噬著孩子的身體能量、污染著孩子的精神世界,對未成年人形成了不良的價值導向,有些甚至會誘使未成年人做出違法行為。例如,“大冤種”“栓Q”等“名梗”依次登場,類似的“網絡梗”不僅出現在試卷上,也會出現在學生的作文里、課間的對話中,有時候還會夾雜臟話。這些“網絡梗”有些來自爆火的短視頻,有些是游戲“術語”,它們原本屬于成人世界,卻幾乎沒有阻擋地進入孩子們的圈子。
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模仿是他們的本能。更何況,每個年代的孩子,都會受到當時流行文化的影響。過去在校園里流行的小說,或者電視劇臺詞,現在只不過是換成了“網絡梗”。問題是,野生的“網絡梗”有著“病毒”般的傳播能力,一些未成年人對“網絡梗”的過度使用,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
然而,不只是“網絡爛梗”,現在很多網絡風氣都有些扭曲,萬事萬物皆可娛樂化,明明很嚴肅的大事,卻要用娛樂的表達方式去調侃,好像這樣才能讓別人接受。比如,有不少未成年人參與“粉圈大戰”,為了維護自己心中的偶像,公開人肉、侮辱別人,很多ID在網上說話不堪入目,點進去一看年齡可能只有十幾歲。
2021年6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保護的理念、網絡環境管理、網絡企業責任、網絡信息管理、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網絡欺凌及侵害的預防和應對等作出全面規范。2022年3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不但細化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關“網絡保護”相關內容,還明晰了不同情形的法律責任,便于社會各方關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推進,力圖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特別是司法部、國家網信辦近日研究審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將加快推動條例立法進程。
因此,必須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為無孔不入的“網絡爛梗”裝一道過濾網。平臺首先要履行社會責任,及時打擊和清除,避免其成為孕育惡俗“爛梗”的溫床。有關部門也應讓監管長出“牙齒”,加強對不良內容的治理,建立并完善負面清單,為未成年人營造積極文明、風清氣朗的網絡環境。學校要做好網絡安全教育,培養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提高他們對網絡文化的辨別能力,引導他們學會用文明通俗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也要加強對孩子瀏覽內容的關注,及時制止和糾正其生活中一些不恰當的玩梗行為。
亟須引導孩子遠離“網絡爛梗”
何勇
“00后”和“10后”是網絡原住民,任何網上傳開的“梗”,都會在青少年群體中快速傳播。近年來,在青少年學生的日常用語中,包括“你行不行啊細狗”這類攜帶惡俗、低級趣味基因的“網絡爛梗”登堂入室,逐漸成為他們的口頭禪,時常掛在嘴邊。據《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發起的一份線上調查顯示,超過83%的參與者表示發現孩子在日常說話中使用“網絡爛梗”,而參與者中認為孩子日常使用“網絡爛梗”頻率“較低”和“沒有”的合計只占28%。
同齡孩子之間日常聊天“玩梗”,說一些沒有不良寓意、無傷大雅的網絡流行語本身不是洪水猛獸,可以活躍氣氛、拉近距離。但是,一些帶著惡臭氣息的“網絡爛梗”成為青少年學生的日常口頭用語和網絡用語,則存在不可忽視的潛在危害,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這一點毋庸置疑。未成年人缺乏獨立的判斷力,三觀尚未完全成形,在日常生活中跟風模仿使用“網絡爛梗”,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情緒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客觀上侵蝕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傳遞不良價值觀。
可以說,使用“網絡爛梗”,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低估的殺傷力。引導未成年人向“網絡爛梗”說“不”,需要監管部門、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發力,讓青少年真正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玩“網絡爛梗”不好的一面,從而自覺拒絕和抵制使用“網絡爛梗”,規范日常用語,而不是一味壓制,更不是通過禁止未成年人上網的手段讓他們遠離“網絡爛梗”。
首先,引導未成年用戶在網絡世界中遠離“網絡爛梗”。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強化監管,倒逼短視頻平臺嚴格落實實名認證機制,對未成年用戶采取青少年模式。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青少年模式的內容和標準,特別是加強對未成年用戶瀏覽內容的凈化,有必要把“網絡爛梗”納入到青少年模式限制的瀏覽之中,禁止含有“網絡爛梗”的短視頻向未成年用戶展現。目前,“使用網絡爛梗對未成年人進行侮辱謾罵”已被納入“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相關部門正在積極亮劍,這無疑開了一個好頭。
其次,引導青少年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遠離“網絡爛梗”。從青少年學生使用“網絡爛梗”的場景來看,頻率最高的場合是與同學交流。因此,學校可以通過開班會、舉辦辯論賽等多種方式,引導青少年認識到語言美是一種必備素質,認識到“網絡爛梗”的負面性,進而從小樹立規范語言意識,提高使用規范語言的能力,養成拒絕使用“網絡爛梗”的良好生活用語習慣。
再者,引導未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遠離“網絡爛梗”。雖然很多家長對孩子說話使用“網絡爛梗”的現象很反感,但與此同時,不少家長卻又在家里看一些含有“網絡爛梗”內容的短視頻,甚至本人時不時說一些“網絡爛梗”。讓孩子遠離“網絡爛梗”,家長需要以身作則,作好示范,不僅要在平時生活中引導孩子文明說話,而且在家要做到不看含有“網絡爛梗”的短視頻,不說類似語言,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環境。
總而言之,讓未成年人遠離“網絡爛梗”,不讓惡俗的“網絡爛梗”毒害青少年學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誰都不是旁觀者。
豈能讓“網絡爛梗”荼毒孩子
孔德淇
最近,一場引導小學生理解“網絡爛梗”的班會火了。南京市浦口區車站小學語文老師朱文潔發現學生一聽到“背帶褲”就咯咯發笑,進一步了解發現,學生之間有很多“網絡爛梗”。她索性將“網絡爛梗”搬到課堂上,正面引導孩子們理解“網絡梗”。
班會課上,朱老師引用作家馮驥才“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這句話,將跟風說“爛梗”的孩子比喻為氣球,鼓勵孩子們做一只“有生命的蝴蝶”,微風拂來時能夠翩翩起舞。這堂生動的班會課迅速引起眾多網友共鳴,大家紛紛表示“成年人也深受教育”。
在互聯網語境下,“梗”通常指以簡潔和調侃的方式,表達某種觀點和看法,包括圖片、語句、視頻、音頻等。但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一些惡俗“爛梗”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其中暗含的錯誤價值觀,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面對這種現象,朱老師并沒有采取“一刀切”,而是與學生平等交流,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判斷和應對這些“爛梗”。
這種做法從青少年的角度出發,關注他們的需求和問題,幫助他們了解惡俗“爛梗”背后的文化糟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固然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方法,充分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但現實中囿于時間和方法等原因,很多老師難以做到這般循循善誘。事實上,青少年如何順著網線獲取成長養分,而非精神垃圾,理應成為一個社會共管共治的問題,亟待家長、學校、平臺等多方主體各盡其責,形成完整、有效的責任閉環。
當前,諸多短視頻平臺已成為青少年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之一。針對一些充斥著低俗、暴力、色情的內容,平臺要履行社會責任,及時打擊和清除,避免其成為孕育惡俗“爛梗”的溫床。有關方面也要加強監管,盡管在“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下,很多平臺已通過“凈化”大幅改善內容質量,但由于涉及內容數以億計,難免存在泥沙俱下的情況,當務之急是加強技術手段的“火眼金睛”,對青少年進行限制性保護。
還應認識到,青少年處于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在價值觀尚未成形的情況下,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容易受到不良網絡文化的侵擾。學校要做好網絡安全教育,培養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提高他們對網絡文化的辨別能力,引導他們學會用文明通俗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切忌出于娛樂目的隨意玩梗。家長也要加強對孩子瀏覽內容的關注,及時制止和糾正其生活中一些不恰當的玩梗行為,幫助他們遠離惡俗“爛梗”,杜絕這些負面內容對他們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的滲透。
對青少年成長來說,互聯網既是一片富礦,蘊藏著廣闊的知識和信息,同時也充滿陷阱,潛藏著“網絡爛梗”等不良信息。推動社會各方協同勠力,營造更加陽光安全的網絡環境,使其成為連接青少年與世界、現在與未來的橋梁,讓未成年人在充滿陽光的數字世界健康成長。
來源 貴州法治報
編輯 常玥玥
二審 梁晶晶
三審 黃峰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小米電視出貨量居中國第一 即將發布新品
全新前臉造型/將于8月上市 新款標致508L實車曝光
18只股上午收盤漲停(附股)
排行
最近更新
- 讓孩子遠離“網絡爛梗”!
- 杭州一客車與前方排隊車輛發生事故致多車受損 警方:系司機...
- 河北,防汛救災進行時
- 8月3日 13:45分 康力源(301287)股價快速拉升
- A股房地產板塊震蕩回升 財信發展午后直線漲停
- 金觀平:改革薪酬制度激發創新活力
- 【世界看大運】成都讓人離不開!外籍人士:活力與安逸并存,...
- 山河藥輔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雙增長
- 世界青年在成都圓“大熊貓夢”!
- 行業觀察丨百強房企前7月拿地與銷售業績同比均下降 政策釋放...
- 中國互金協會提醒消費者警惕并自覺遠離黑灰產活動
- 李開新離職,微信“小綠書”計劃
- 開封市通許縣委副書記、縣長憨振強到四所樓鎮調研指導工作
- 失業補助金最多可以拿多少個月?
- 實驗結果存爭議、上市公司否認涉及,賣方卻強推“室溫超導”...
- 鈉離子電池淘寶開賣 產業化發展仍需蓄力
- 北京門頭溝區發布防汛搶險救災信息
- 公安部: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4.3億輛,駕駛人總量達5.1億人
- 商業保險養老每年交多少錢?年化收益率多少?
- 逐夢丨“我的戰機將是沖向敵人的最后一發導彈”
- 百萬醫療險怎樣購買?
- 橋梁塌陷!黑龍江一高速臨時管制
- 祁連墨玉為什么不透光
- 安井食品(603345)2023年中報點評:渠道精耕 產品協同 長期動能十足
- 聚焦高質量發展|遼寧: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沃土
- 美國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在看漲趨勢中承壓回落
- 為什么良渚能夠證實中華擁有五千年文明?
- 老河磨玉中的黃玉
- 記者沉浸式記錄東航第二架C919首航航班 明日兩架C919齊出發...
- 高端液壓電磁鐵專業廠家|安陽派菲克亮相全球最大核能展——20...